《儒典》是由山东人民出版社、齐鲁书社共同参与出版的儒学文献集成丛书,也是山东《齐鲁文库》的首部系统文献。2022年9月27日,《儒典》在第八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上正式发布。
《儒典》收录了从先秦到清末两千多年里最有代表性的、最有价值的儒学传世文献215种,采用宣纸线装、原大影印的方式刊印,共计230函,1816册,4789卷。原大影印即按照古书原貌的大小尺寸影印,能够让读者原汁原味地领略到古书风貌。作为一部大型的儒学经典著作集成,《儒典》独具特色:
其一,编排体例简明。《儒典》分经解、义理、志传三个分典,其中“经解典”146种,收录儒家经典早期代表性版本和经典注释的代表性成果;“义理典”37种,收录有代表性的儒学研究论著,以汉代、宋代的大家儒论为主;“志传典”32种,收录儒学家传记及儒学史料。
其二,内在逻辑完善。中国儒学典籍,尤其是“十三经”的整理和刊印,在历朝历代都有自己的偏重和特色,从最初无注释的经典“白文本”,到汉魏“古注”,到唐“义疏”,到宋“集成”,到清人“注疏”,形成了一条系统完整的学术脉络。《儒典》在整理的过程中,就特别注重以中国儒学思想学术史为主线,创建了儒学“原典-注释-新创-史传”的完整体系,集中展现儒学形成和发展的主脉络。如刊刻于唐文宗时期的开成十二经(无《孟子》,《孟子》则用宋蜀刻大字本),是宋元以来经书正文的范本,有着“古本之终,今本之祖”的地位,因此《儒典》每部经典类下以唐开成石经旧拓本为首,以凸显《儒典》之“典”意。
其三,汇集古籍善本。《儒典》最大的特色就是集合了历史上经典儒学文献的古籍善本,优选珍稀宋元本80种,更有多种首次面世的稀见版本和海外珍本,使其成为儒学文献的“精华之典”。以《诗经》为例,其中《毛诗》二十卷,收录了唐开成石经旧拓本、日本南北朝覆刻南宋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宋刻本,以及宋刻本《纂图互注毛诗二十卷 举要图一卷》、南宋建安刘叔刚一经堂刻本《附释音毛诗注疏二十卷》,汇集了《毛诗》的不同版本,既展示了其中的版本学价值,载明众版本间的异同,又体现了不同时期儒家经典注释的学术特色。
《儒典》的发行是研究、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本根基,对赓续中华文脉,建设当代文明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附:《儒典》目录
目録
經解典
易類
周易九卷 略例一卷 唐開成石經舊拓本 第一函
周易九卷 略例一卷 三國魏王弼、晉韓康伯注。略例魏王弼撰,唐邢璹注 宋刻本 第一二函
周易九卷 略例一卷 三國魏王弼、晉韓康伯注,唐陸德明釋文。略例魏王弼撰,唐邢璹注 宋刻本 第一二函
周易正義十四卷 唐孔穎達撰 宋刻遞修本 第一二函
周易注疏十三卷 三國魏王弼、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疏 宋兩浙東路茶鹽司刻本第一三函
周易兼義九卷 三國魏王弼、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疏,唐陸德明釋文 元刻本 第一三函
周易集解十七卷 唐李鼎祚撰 明嘉靖三十六年朱睦㮮聚樂堂刻本 第一四函
周易集解篹疏三十六卷 首一卷 唐李鼎祚集解,清李道平篹疏 清道光二十二年有獲齋刻本 第一五函
橫渠先生易説三卷 宋張載撰 清康熙間刻《通志堂經解》本 第一五函
伊川程先生周易經傳十卷 上下篇義一卷 宋程頤撰 元刻本 第一六函
周易本義經二卷 傳十卷 易圖一卷 五賛一卷 筮儀一卷 宋朱熹撰 宋咸淳元年吴革刻本 第一六函
楊氏易傳二十卷 宋楊簡撰 明萬曆二十三年劉日升、陳道亨刻本 第一七函
周易本義附録纂註十五卷 元胡一桂撰 清康熙間刻《通志堂經解》本 第一七函
周易傳義大全二十四卷 明胡廣等撰 明永樂十三年內府刻本 第一八/一九函
周易集註十六卷 明來知德撰 明萬曆三十八年刻本 第二○函
御纂周易折中二十二卷 首一卷 清李光地撰 清康熙五十四年武英殿刻本 第二一/二二函
周易說略八卷 清張爾岐撰 清康熙五十八年泰山徐志定真合齋磁版印本 第二三函
周易虞氏義九卷 虞氏消息二卷 清張惠言撰 清嘉慶八年揚州阮氏琅嬛僊館刻本第二三函
周易述二十三卷 清惠棟撰 清乾隆二十五年德州盧氏雅雨堂刻本 第二四函
易漢學八卷 清惠棟撰清乾隆中鎮洋畢氏刻《經訓堂叢書》本 第二四函
周易集解十卷 清孫星衍撰 清嘉慶三年蘭陵孫氏刻《岱南閣叢書》本 第二五函
雕菰樓易學三書四十五卷 清焦循撰 清嘉慶道光間江都焦氏雕菰樓刻《焦氏叢書》本 第二六/二七函
書類
尚書十三卷 唐開成石經舊拓本 第一函
尚書十三卷 題漢孔安國傳 宋刻本 第二八函
尚書十三卷題漢孔安國傳,唐陸德明釋文 宋建安王朋甫刻本 第二八函
監本纂圖重言重意互註點校尚書十三卷 題漢孔安國傳 唐陸德明釋文 《四部叢刊》影印吳興劉氏嘉業堂藏宋刊本 第二八函
尚書正義二十卷 唐孔穎達撰 宋紹興刻本 第二九函
尚書正義二十卷 題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疏 宋兩浙東路茶鹽司刻本 第三○函
附釋文尚書註疏二十卷 題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疏,唐陸德明釋文 宋慶元間建安魏縣尉宅刻本(後四卷配元刊明修本) 第三一函
朱文公訂正門人蔡九峯書集傳六卷 宋蔡沈撰 宋淳祐十年呂遇龍上饒郡學刻本 第三二函
書集傳纂疏六卷 元陳櫟撰 元泰定四年梅溪書院刻本 第三二函
書傳大全十卷 圖一卷 書說網領一卷 書序一卷 明胡廣等撰明刻本 第三三函
欽定書經傳說彚彚二十一卷 首二卷 書序一卷 清王頊齡等撰 清雍正八年內府刻本 第三四/三五函
尚書古文疏證八卷附朱子古文書疑一卷 清閻若璩撰,淸閻詠輯 清乾隆十年太原閻氏眷西堂刻本 第三六函
古文尚書撰異三十二卷 清段玉裁撰 清嘉慶間金壇段氏七葉衍祥堂刻本 第三七函
尚書今古文注疏三十卷 清孫星衍撰 清嘉慶二十年陽湖孫氏冶城山館刻本 第三八函
今文尚書攷證三十卷 清皮錫瑞撰 清光緒二十三年善化皮氏師伏堂刻本 第三九函
尚書孔傳參正三十六卷 序例一卷 異同表一卷 清王先謙撰 清光緒三十年長沙王氏虚受堂刻本 第四○函
詩類
毛詩二十卷 唐開成石經舊拓本 第二函
毛詩二十卷 漢毛氏傳,漢鄭玄箋 日本南北朝覆刻南宋本 第四一函
毛詩二十卷 漢毛氏傳,漢鄭玄箋,唐陸德明釋文 宋刻本 第四二函
纂圖互註毛詩二十卷 舉要圖一卷 漢毛氏傳,漢鄭玄箋 唐陸德明釋文 宋刻本 第四二函
毛詩正義四十卷 唐孔穎達撰 宋紹興刻本(存卷八至四十) 第四三函
附釋音毛詩註疏二十卷 漢毛氏傳,漢鄭玄箋,唐孔潁達疏,唐陸德明釋文 南宋建安劉叔剛一經堂刻本 第四四/四五函
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二卷 三國吴陸璣撰,清丁晏校正 清咸豐七年山陽丁氏六藝堂刻本 第四六函
歐陽文忠公毛詩本義十六卷 宋歐陽脩撰 明鈔本 第四六函
詩集傳二十卷 宋朱熹撰 宋刻明印本 第四七函
詩集傳附録纂疏二十卷 元胡一桂撰 元泰定四年建安劉君優翠巖精舍刻本 第四八函
詩傳大全二十卷 綱領一卷 圖一卷 詩序一卷 明胡廣等撰 明永樂十三年內府刻本 第四九函
欽定詩經傳說彚纂二十一卷 首二卷 詩序二卷 清王鴻緒等撰 清雍正五年內府刻本 第五○/五二函
毛詩後箋三十卷 清胡承珙撰,清陳奐補 清道光十七年歙縣胡氏求是堂刻本 第五三/五五函
詩毛氏傳疏三十卷 清陳奐撰 清道光二十七年吴門南園陳氏掃葉山莊刊本 第五六函
毛詩傳箋通釋三十二卷 清馬瑞辰撰 清道光十五年桐城馬氏學古堂刻本 第五七/五八函
詩經原始十八卷 首二卷 清方玉潤撰 清同治十年隴東分署刊本 第五九函
詩外傳十卷 漢韓嬰撰 元至正十五年嘉興路儒學刻本 第五九函
詩三家義集疏二十八卷 首一卷 清王先謙撰 民國四年長沙王氏虛受堂刻本 第六○函
禮類
周禮十二卷 唐開成石經舊拓本 第三函
周禮十二卷 漢鄭玄注 宋婺州市門巷唐宅刻本 第六一函
周禮十二卷 釋音一卷 漢鄭玄注 唐陸德明釋文 金刻本 第六一函
纂圖互註周禮十二卷 圖說一卷 漢鄭玄注,唐陸德明釋文 宋刻本 第六一函
周禮疏五十卷 唐賈公彦撰 舊鈔本(存三十一卷) 第六二函
周禮疏五十卷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 宋兩浙東路茶鹽司刻宋元明遞修本 第六三/六四函
附釋音周禮註疏四十二卷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唐陸德明釋文 元刻明修本 第六五/六六函
欽定周官義疏四十八卷 首一卷 清鄂爾泰等撰 清乾隆十九年內府刻本 第六七/七○函
周禮正義八十六卷 清孫詒讓撰 民國二十年笛湖精舍補校楚學社刻本 第七一/七七函
儀禮十七卷 唐開成石經舊拓本 第四函
儀禮十七卷 漢鄭玄注 清嘉慶十九年吴縣黃丕烈《士禮居黃氏叢書》影刻宋嚴州本 第七八函
儀禮疏五十卷 唐賈公彥撰 清道光十年長洲汪士鐘藝芸書社影刻南宋本(原缺卷三十二至三十七) 第七八函
儀禮注疏十七卷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唐陸德明釋文 明嘉靖五年廬陵陳鳳梧刻本 第七九函
儀禮注疏五十卷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等疏 清嘉慶十一年陽城張敦仁刻本 第八○函
儀禮經傳通解三十七卷續二十九卷 宋朱熹等撰、宋黃榦續撰 宋嘉定十年刻十六年續刻本第八一/八七函
儀禮圖十七卷 儀禮旁通圖一卷 宋楊復撰 元刻明修本 第八八函
儀禮集説十七卷 元敖繼公撰 元大德刻明修本 第八九函
欽定儀禮義疏四十八卷 首二卷 清允祿等撰 清刻本 第九○/九二函
儀禮鄭註句讀十七卷附儀禮監本正誤一卷儀禮石本誤字一卷 清張爾岐撰,清于湜音字 清乾隆八年濟陽高廷樞和衷堂刻本 第九三函
儀禮正義四十卷 清胡培翬撰,清楊大堉補 清咸豐二年沔陽陸氏木犀香館刻同治七年績溪胡氏補刻本 第九四/九六函
禮記二十卷 唐開成石經舊拓本 第五函
禮記二十卷釋文四卷 漢鄭玄注,唐陸德明釋文 宋淳熙四年撫州公使庫刻本 第九七函
禮記二十卷 漢鄭玄注,唐陸德明釋文 宋余仁仲萬卷堂刻本 第九八函
纂圖互註禮記二十卷 禮記舉要圖一卷 漢鄭玄注,唐陸德明釋文 宋刻本 第九九函
禮記正義七十卷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 南宋紹熙三年兩浙東路茶鹽司刻本(卷三十三至四十爲日本室町補寫)第一○○/一○二函
附釋音禮記註疏六十三卷 漢鄭玄注 唐孔穎達疏、唐陸德明釋文 清乾隆六十年和坤翻刻宋劉叔剛本 第一○三/一○四函
禮記集説十六卷 元陳澔撰 元天曆元年建安鄭明德宅刻本 第一○五函
禮記集說大全三十卷 明胡廣等撰 明永樂十三年內府刻本 第一○六/一○七函
欽定禮記義疏八十二卷 首二卷 清允禄等撰 清刻本 第一○八/一一一函
禮記集解六十一卷 清孫希旦撰 清咸豐同治間瑞安孫氏盤谷艸堂刻本 第一一二/一一三函
禮記訓纂四十九卷 清朱彬撰 清咸豐寶應朱氏宜禄堂刻本 第一一四函
大戴禮記十三卷 漢戴德撰,北周盧辯注 元至正十四年嘉興路儒學刻本 第一一五函
大戴禮記解詁十三卷 清王聘珍撰 清咸豐元年南城王氏刻本 第一一五函
禮書通故五十卷 清黃以周撰 清光緒十九年黃氏試館刻本 第一一六/一一八函
春秋類
春秋經傳集解三十卷 唐開成石經舊拓本 第六/八函
春秋經傳集解三十卷 晉杜預撰 宋刻元明遞修本 第一一九/一二○函
春秋經傳集解三十卷 晉杜預撰,唐陸德明釋文 宋刻本 第一二一函
纂圖互註春秋經傳集解三十卷 晉杜預撰,唐陸德明釋文 南宋龍山書院刻本 第一二二函
春秋正義三十六卷 唐孔穎達撰 日本文化間影鈔正宗寺本 第一二三函
春秋左傳正義三十六卷 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疏 宋慶元六年紹興府刻宋元遞修本 第一二四/一二六函
附釋音春秋左傳註疏六十卷 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疏,唐陸德明釋文 宋建安劉叔剛刻本 第一二七/一二八函
春秋傳三十卷 宋胡安國撰 宋刻本 第一二九函
春秋胡氏傳纂疏三十卷 元汪克寬撰 元至正八年建安劉叔簡日新堂刻本 第一三○/一三一函
春秋集傳大全三十七卷 明胡廣等撰 明永樂間內府刻本 第一三二/一三三函
欽定春秋傳說彚纂三十八卷 首二卷 清王掞撰 清康熙六十年武英殿刻本 第一三四/一三六函
春秋左氏傳舊注疏證不分卷 清劉文淇、劉毓崧、劉壽曾撰 稿本 第一三七函
春秋左傳詁二十卷 清洪亮吉撰 清嘉慶十八年陽湖洪氏刻本 第一三八/一三九函
春秋公羊經傳解詁十一卷 唐開成石經舊拓本 第九函
春秋公羊經傳解詁十二卷 釋文一卷 漢何休撰,唐陸德明釋文 宋淳熙間撫州公使庫刻紹熙四年重修印本 第一四○函
春秋公羊經傳解詁十二卷 漢何休撰,唐陸德明釋文 宋紹熙二年余仁仲萬卷堂刻本 第一四○函
春秋公羊疏三十卷 唐徐彥撰 日本室町間寫本 第一四一函
監本附音春秋公羊註疏二十八卷 漢何休注,唐徐彦疏 唐陸德明釋文 元刻明修印本 第一四二函
公羊義疏七十六卷 清陳立撰 清光緒十四年南菁書院刻《皇清經解續編》本 第一四三/一四五函
春秋穀梁傳十二卷 唐開成石經舊拓本 第一○函
春秋榖梁傳十二卷 晉范甯集解 清光緒八年遵義黎庶昌日本東京使署覆刻宋紹熙建安余仁仲萬卷堂刻本 第一四六函
春秋穀梁疏十二卷 唐楊士勛撰 清咸豐七年瞿氏恬裕齋鈔本(原缺卷一至五)第一四六函
監本附音春秋穀梁註疏二十卷 晉范甯集解,唐楊士勛疏 宋刻元修本 第一四六函
春秋糓梁經傳補注二十四卷 首一卷 末一卷 晉范甯集解,清锺文烝補注 清光緒二年嘉善鍾氏信美室刻本 第一四七函
論語類
論語十卷 唐開成石經舊拓本 第一一函
論語集解十卷 三國魏何晏集解 日本大正十一年影印正平十九年刻本 第一四八函
監本纂圖重言重意互註論語二卷 三國魏何晏集解,唐陸德明釋文 宋劉氏天香書院刻本 第一四八函
論語註疏十卷 三國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唐陸德明釋文 宋蜀刻大字本 第一四八函
論語註疏解經二十卷 三國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 宋刻元明遞修本 第一四九函
論語義疏十卷附校勘南朝梁皇侃撰,校勘記日本武內義雄撰 日本大正十二年懷德堂排印本第一四九函
論語正義二十四卷 清劉寶楠撰 清同治五年寶應劉氏刻本 第一五○函
孟子類
孟子十四卷 漢趙岐注 民國商務印書館《續古逸叢書》影印宋蜀刻大字本 第一五一函
孟子十四卷 漢趙岐注,宋孫奭音義 元盱郡重刊宋廖氏本 第一五一函
孟子註疏解經十四卷 漢趙岐注,題宋孙奭疏 宋兩浙東路茶鹽司刻元明遞修本 第一五二函
孟子註疏解經十四卷 漢趙岐注,題宋孫奭疏 元刻明修本 第一五三函
孟子集成十四卷 元吳真子撰 元刻本 第一五四函
孟子字義疏證三卷 清戴震撰 清乾隆曲阜孔氏微波榭刻《戴氏遺書》本 第一五四函
孟子正義三十卷 清焦循撰 清嘉慶道光間刻《焦氏叢書》本 第一五五函
四書類
四書章句集注二十六卷 宋朱熹撰 宋嘉定十年當塗郡齋刻嘉熙淳祐遞修本 第一五六/一五七函
四書或問三十九卷 宋朱熹撰 清康熙間禦兒呂氏寶誥堂刻《朱子遺書》本 第一五八函
四書集義精要三十六卷 元劉因撰 元至順元年江浙行省刻本 第一五九函
四書集註大全四十三卷 明胡廣等撰 明永樂十三年內府刻本 第一六○/一六二函
孝經類
孝經一卷 唐開成石經舊拓本 第一一函
御注孝經一卷 唐玄宗注 宋刻本 第一六三函
孝經一卷 唐玄宗注,唐陸德明釋文 元岳氏荆谿家塾刻本 第一六三函
孝經註疏九卷 唐玄宗注,宋邢昺等疏 元泰定三年刻本 第一六三函
孝經鄭注疏二卷 漢鄭玄注,清皮錫瑞疏 清光緒二十一年善化皮氏刻《師伏堂叢書》本 第一六三函
爾雅類
爾雅三卷 唐開成石經舊拓本 第一一函
爾雅三卷 晉郭璞注 宋刻本 第一六三函
爾雅疏十卷 宋邢昺撰 宋刻宋元明初遞修本 第一六三函
爾雅注疏十一卷 晉郭璞注,宋邢昺疏 元刻本 第一六三函
爾雅正義二十卷 清邵晉涵撰 清乾隆五十三年餘姚邵氏面水層軒刻本 第一六四函
爾雅郭注義疏二十卷 清郝懿行撰 清同治四年刻《郝氏遺書》本 第一六五函
群經總義類
經典釋文三十卷 唐陸德明撰 宋刻宋元遞修本 第一六六函
經義述聞三十二卷 清王引之撰 清末翻刻道光七年高郵王氏京師壽藤書屋本 第一六七/一六八函
羣經平議三十五卷 清俞樾撰 清同治十年刻《春在堂全書》本 第一六九/一七○函
義理典
孔氏家語十卷 三國魏王肅注 清光绪上海啟新書局影印宋蜀刻本 第一七一函
荀子二十卷 唐楊倞注 宋刻本 第一七一函
荀子集解二十卷 首一卷 唐楊倞注,清王先謙集解 清光緒十七年长沙王氏刻本 第一七二函
孔叢子七卷 釋文一卷 漢孔鮒撰,宋宋咸注 宋刻本 第一七二函
春秋繁露十七卷 漢董仲舒撰 宋嘉定四年江右計臺刻本 第一七三函
春秋繁露義證十七卷 首一卷 考證一卷 漢董仲舒撰,清蘇輿義證 清宣統二年平江苏氏刻本第一七三函
鹽鐵論十卷 漢桓寬撰 明弘治十四年涂禎刻本 第一七四函
新序十卷 漢劉向撰 宋刻本 第一七四函
説苑二十卷 漢劉向撰 宋咸淳元年鎮江府學刻元明遞修本 第一七四函
賈子新書十卷 漢賈誼撰 明正德十年吉府刻本 第一七五函
揚子法言十三卷 音義一卷 漢揚雄撰,晋李軌注 宋元遞修本 第一七五函
白虎通德論十卷 漢班固纂集 元大德五年無錫州學刻本 第一七五函
論衡三十卷 漢王充撰 宋乾道三年紹興府刻宋元明遞修本 第一七六函
中論二卷 漢徐幹著 明嘉靖刻本 第一七七函
潛夫論十卷 漢王符撰,清汪繼培箋 清嘉慶二十二年刻《湖海樓叢書》本 第一七七函
申鑒五卷 漢荀悅撰,明黃省曾注 明正德十四年黃氏文始堂刻本 第一七七函
中説十卷 隋王通撰,宋阮逸注 日本覆刻宋本 第一七七函
顏氏家訓七卷 考證一卷 北齊顏之推撰 元刻本 第一七七函
大學衍義四十三卷 宋真德秀撰 元刻本 第一七八十/七九函
皇極經世書觀物篇十二卷 外篇二卷 宋邵雍撰 明萬曆刻本 第一八○/一八一函
太極圖説一卷 周子通書一卷 宋周敦頥撰,宋朱熹注解 明萬曆四十二年刻《宋濂溪周元公先生集》本 第一八二函
龜山先生語録四卷 後録二卷 宋楊時撰 宋吴坚福建漕治刻本 第一八二函
張子語録三卷 後録二卷 宋張載撰 宋吴坚福建漕治刻 本第一八二函
傳習録二卷 明王守仁撰 明嘉靖王畿刻本 第一八二函
張子正蒙注二卷 宋張載撰,清王夫之注 清康熙四十六年湘西草堂刻本 第一八三函
二程語録二十五卷 圖一卷 宋朱熹輯 明弘治十一年刻《二程全書》本 第一八四函
先聖大訓六卷 宋楊簡輯注 明萬曆刻本 第一八五函
近思録十四卷 宋朱熹、吕祖謙撰 元刻明修本 第一八五函
朱子語類一百四十卷 宋黎靖德編 明成化九年刻本 第一八六/一九一函
象山先生語録四卷 宋陸九淵撰 明正德十六年刻《象山先生文集》本 第一九二函
夏峰先生語録二卷 清孫奇逢著 清道光二十五年大梁書院刻《夏峰先生集》本 第一九二函
明夷待訪録一卷 清黃宗羲撰 清乾隆慈谿郑氏二老閣刻本 第一九二函
平書訂十四卷 清李塨撰 清光緒五年定州王氏謙德堂刻《畿輔叢書》本 第一九二函
性理大全書七十卷 明胡廣等輯 明永樂十三年內府刻本 第一九三/一九六函
松陽講義十二卷 清陸隴其著 清康熙郁文堂刻本 第一九七函
四存編十一卷 清顏元著 清康煕刻本 第一九七函
榕村語録三十卷 清李光地撰 清乾隆安谿李氏刻本 第一九八/一九九函
榕村語録續集二十卷 清李光地撰 民國江安傅氏藏園刻本 第一九九函
志傳典
孔氏家儀十四卷 家儀答問四卷 劻儀糾謬集三卷 清孔繼汾编撰 清乾隆曲阜孔氏刻本 第二○○函
帝範四卷 唐太宗撰 清乾隆武英殿聚珍版本 第二○○函
帝學八卷 宋范祖禹撰 清省園活字排印本 第二○○函
温公家範十卷 宋司馬光撰,明陳世寶校正 明萬曆七年莫與齊刻本 第二○○函
纂圖集註文公家禮十卷 宋朱熹撰,宋楊復附注,宋劉垓孫增注 元刻本 第二○○函
聖廟祀典圖攷五卷附聖蹟圖一卷 孟子聖蹟圖一卷 清顧沅輯,孔繼堯繪 清道光六年吴門顾氏賜硯堂刻本 第二○一函
聖門禮樂誌二卷 清孔令貽輯 清光緒十三年闕里硯寬亭重刻本 第二○二函
東家雜記二卷 宋孔傳編 宋刻遞修本 第二○二函
孔氏祖庭廣記十二卷 金孔元措編 蒙古乃馬真后元年孔氏刻本 第二○二函
重纂三遷志十卷 首一卷 清孟廣均原纂,清陳錦、孫葆田重簒 清光緒十三年山東書局刻本第二○二函
闕里文獻考一百卷 首一卷 末一卷 清孔繼汾撰 清乾隆二十七年曲阜孔氏刻本 第二○三/二○四函
闕里誌二十一卷 清孔尚任編篡 清康熙曲阜孔氏金絲堂刻本 第二○五函
三衢孔氏家廟志一卷 附録二卷 明沈杰輯 明嘉靖刻本 第二○六函
陋巷志八卷 明陳鎬撰,顏胤祚輯,吕兆祥重修明萬曆刻本 第二○六函
伊洛淵源録十四卷 宋朱熹撰 元至正刻本 第二○六函
伊洛淵源續録六卷 明謝鐸撰 日本慶安二年刻本 第二○六函
洙泗考信録六卷 清崔述著 清嘉慶二年石屏陈氏刻本 第二○七函
洙泗考信餘録三卷 清崔述著 清道光四年石屏陈氏刻本第二○七函
國朝漢學師承記八卷 清江藩纂 清嘉慶二十三年江都胡培篆刻本 第二○七函
國朝宋學淵源記二卷 附記一卷 清江藩輯 清道光九年刻《江氏叢書》本 第二○七函
孔子編年五卷 宋胡仔撰,清胡培翬注 清嘉慶二十三年績溪胡氏家祠刻本 第二○八函
孟子年表一卷 清魏源撰 清光緒四年淮南書局刻《古微堂外集》本 第二○八函
荀卿子年表一卷 清汪中撰 清道光三年江都汪氏刻《述學》本 第二○八函
張子年譜一卷 清武澄撰 清道光二十二年刻《張子全書》本 第二○八函
朱子年譜四卷 考異四卷 附録二卷 清王懋竑纂訂 清乾隆白田草堂刻本 第二○八函
程子年譜十二卷 首一卷 終一卷 清池生春、諸星杓輯 清咸豐五年味經室刻本 第二○九函
象山先生年譜三卷 宋李子願彙編,清李紱增訂 清雍正十年刻本 第二○九函
陽明先生年譜三卷 明錢德洪編次,羅洪先考訂 明嘉靖四十三年毛汝麒刻本 第二○九函
顏習齋先生年譜二卷 清李塨纂,王源訂 清康熙四十六年刻本 第二○九函
兩漢三國學案十一卷 清唐晏撰 民國六年潮陽鄭氏刻《龍谿精舍叢書》本 第二一○函
宋元學案一百卷 首一卷 清黄宗羲、黃百家纂輯,全祖望修補,王梓材、冯雲濠校考 清道光十八年馮氏醉經閣刻本 第二一一/二一六函
明儒學案六十二卷 師說一卷 清黃宗羲著 清雍正十三年至乾隆四年慈谿鄭氏二老閣刻本 第二一七/二二○函
清儒學案二百八卷 徐世昌撰 民國二十七年刻本 第二二一/二三○函
中国孔子基金会微信
孔子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