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第二个结合”从“魂脉”和“根脉”的高度,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强化了中华文化的主体地位,也为解码中国非遗舞蹈的时代内涵奠定了重要的理论根基。作为承载民族历史记忆与文化基因的活态载体,当代中国非遗舞蹈的时代内涵体现在其对文化主体性的构建与彰显、对艺术创新的推动以及对社会价值的承载。
中华文化主体性的构建与彰显
中国非遗舞蹈的时代内涵突出体现在对中华文化主体性的构建与彰显。从文化层面看,非遗舞蹈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舞蹈既是独特文化基因的载体,也是人性共通性的体现。比如,汉族花鼓灯凝结着农耕文明的欢悦,藏族弦子寄托着对自然的感恩,朝鲜族农乐舞传递着对生活的热忱与族群的灵动……这些舞蹈形态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在“第二个结合”视域下,这种承载能够进一步激发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从而夯实中华文化主体性的根基。
从社会层面看,非遗舞蹈的时代内涵还体现在其作为文化符号的社会价值。其以独特的肢体语言凝聚民族情感、促进文化交融。中央民族歌舞团创作的达斡尔族群舞《打歌打舞》源自达斡尔族的罕伯舞,傈僳族《阿尺木刮斗嘎来》脱胎于傈僳族的阿尺木刮,哈尼族奕车人女子群舞《木屐声声》深植于哈尼族奕车人舞蹈传统。这些源自非遗、承载非遗内涵的舞蹈,在当代舞台上成为各民族沟通的桥梁。
这种社会价值在全球化背景下更显珍贵,它既坚守着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又以开放的姿态推动多元文化共生,这正是文化主体性在当代社会中的生动实践。
艺术创新在传承中重构
中国非遗舞蹈的时代内涵,还体现在对艺术创新的推动与滋养。作为独特的艺术形态,非遗舞蹈以其多样的风格、鲜活的表现形式,为当代舞蹈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非遗舞蹈的艺术价值不能局限于对历史形态的复刻,而要为现代艺术理念注入民族底色。比如,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获奖作品中,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朝鲜族女子群舞《阿里路》,从朝鲜族长鼓舞中提取灵动的鼓点韵律与舒展的肢体语汇;藏族群舞《阿嘎人》根植于藏族人民打阿嘎的劳动节奏;中央民族歌舞团蒙古族男子群舞《战马》,则从蒙古族摔跤舞等非遗元素中汲取豪迈气质。这种传统为体、创新为用的融合,让中国舞蹈艺术在全球化浪潮中保持独特的民族风格,避免了艺术表达的单一与空洞。
中国非遗舞蹈的这种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具体实践中尤为鲜明,无论是将非遗舞蹈元素与现代舞蹈技术结合,还是以当代审美重构传统舞蹈叙事,都彰显了非遗舞蹈并非僵化的“过去式”,而是能与时代审美对话的“进行时”。其不断丰富着中国舞蹈的艺术宝库,也让世界看到中国舞蹈既扎根传统又面向未来的艺术品格。
非遗舞蹈的当代实践
近年来,非遗舞蹈的传承与发展呈现出积极态势。但同时,在全球化与现代化的冲击下,部分非遗舞蹈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特色逐渐淡化,暴露了部分非遗舞蹈在当代语境中的适应难题,也推动着非遗舞蹈传承者在坚守文化本真的同时探索创新路径。
中央民族歌舞团打造的《舞彩缤纷》《舞彩家园》等大型舞蹈晚会,紧扣时代需求,将非遗舞蹈推向更广阔的舞台。北京舞蹈学院的艺术实践项目《沉香》自2014年启幕以来,始终以时代需求为导向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化,不仅培育出一批兼具传统功底与创新思维的高水平舞蹈人才,更推动非遗舞蹈与现代教育体系深度融合,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教育领域活化的生动注脚。
中国舞蹈“荷花奖”评奖则以时代审美为标尺,激励舞蹈创作者从非遗宝库中汲取灵感。民族民间舞获奖作品既深挖传统民间舞蹈的文化根脉,又以当代视角重构叙事,结合现代舞技术增强感染力,让非遗元素在二次创作中与时代精神同频共振,充分彰显了非遗舞蹈在当代艺术创作中的鲜活生命力。
在近年来的舞剧创作领域,“非遗热”正蓬勃兴起,舞剧创作者敏锐捕捉到非遗所蕴含的深厚文化价值与艺术魅力,纷纷将其融入舞剧创作之中,如展现潮汕文化魅力的舞剧《英歌》、展现苗族生活风貌的《二十四时舞》等。这些舞剧都通过对非遗元素的巧妙运用,在舞台上呈现出极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非遗元素的加入不仅为舞剧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让舞剧成为非遗传承与创新的新载体,以更具观赏性和感染力的方式,将非遗传递给更广泛的观众群体,为舞剧创作开拓了新的方向与思路。
中国非遗舞蹈的时代内涵,是“第二个结合”理念在文化领域的生动诠释。它以文化主体性为核心,融合民族精神与时代价值,以艺术创新为动力,连接传统基因与当代表达,以实践探索为路径,平衡传承张力与发展活力。在当代语境中,非遗舞蹈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增强文化自信、促进社会和谐、丰富艺术宝库的重要力量。理解其时代内涵,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的再认识,也是其未来发展的重要前提。不止于“古”,我们要在传承中创新,在守正中开新,让非遗舞蹈在时代浪潮中始终彰显中华文化的主体性与生命力。
(作者系北京市文联文艺家服务中心副主任)
中国孔子基金会微信
孔子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