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同风,礼乐和鸣。9月28日,值孔子诞辰2576周年之际,由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主办,中国孔子网、济宁市文化传承发展中心、韩国孔子文化中心承办的2025全球“云祭孔”大型网络直播活动成功举办。
作为2025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的重要板块,活动以“仁礼天下 和合大同”为主题,采用“主演播室 + 海内外直播点”的形式,联动曲阜孔庙、衢州孔庙、浙江榉溪孔氏家庙、北京孔庙(国子监)、天津文庙、吉林长春文庙、河北正定文庙、河北沧州文庙、江苏南京夫子庙、吉林文庙、湖南岳麓书院、江西安福孔庙、贵州贵阳孔学堂、云南建水文庙、海南崖城学宫、四川德阳文庙、四川崇宁文庙、广西南宁孔庙、广西恭城文庙、陕西韩城文庙、广东德庆学宫、甘肃临洮文庙、甘肃天水文庙、甘肃武威文庙、河南夏邑孔子还乡祠等海内外60余家孔庙、文庙、儒学机构及孔子学堂,吸引3500万观众在线参与,共同奏响了一曲跨越时空、联通四海的文化共鸣乐章。
四海同祭,仁风远播。直播活动特别邀请曲阜师范大学教授、礼乐文化研究与推广中心主任宋立林,孔子研究院副研究员房伟做客演播室,现场解读祭孔仪式的历史内涵与时代价值。直播通过曲阜孔庙、衢州孔庙祭典的呈现,展现“泗淛同源”的传承脉络。韩国成均馆、韩国济州乡校、印度尼西亚孔教总会等海外祭孔仪程,则尽显儒家思想的跨文化融合。全球观众通过直播镜头,跨越时空的界限,共享先贤智慧,感受“礼乐相和”的文化魅力,仿佛与千年前的孔子进行了一场心灵对话。
儒润边疆,多元文化和合共生。海南崖城学宫、云南建水文庙、广西南宁孔庙等边疆地区的祭孔活动通过直播精彩亮相,展现了儒学与少数民族文化交融的生动实践。专题片《沿着边疆看儒学》梳理了儒学在祖国边疆地区的传播轨迹,时间跨度从公元前的张骞通西域,到当代的孔子学堂、国学院落地生根,构建起一幅儒学边疆传播的历史画卷。让观众清晰地感受到,千年来,在祖国边疆土地上,儒家文化如同潺潺溪流,滋润着各民族的心灵,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和谐共生。
直播活动全方位展示了各地学校、社团组织、孔子学堂等开展的新时代祭孔活动,彰显了儒家文化在民间基层的蓬勃活力与创新发展。社区代表、学校教师、文化社团负责人纷纷分享实践经验,共同探索儒家文化融入日常生活的有效路径,让儒家文化走进寻常百姓家。
活动还呈现了各地经典诵读的场景,传递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强大力量。“齐鲁访学驻研计划”访问学者、海外汉学家分享了对孔子儒学的认识,充分展现儒家文化如何在世界舞台上发挥作用,促进跨文化理解与融合,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思想的交流中找到了共同的价值追求。
科技赋能,激活文化传播新动力。此次活动以数字化手段打破文化传播壁垒,构建了“沉浸式 + 互动化”的参与体验。线上祭孔平台优化升级,推出虚拟祭孔、AI问答挑战、儒家经典数字化读本等功能。#2025全球云祭孔#、#云祭孔这波文化输出绝了#、#2025全球云祭孔仪式感拉满# 等话题阅读量超1800万次,形成了“全民话儒学”的热潮。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让古老的儒家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关注和参与。
本次活动,由中国孔子网联合人民日报、人民日报视界、新华社秀我中国、央视频、新华每日电讯、中国网、农民日报、中国新闻网、中国青年报、农视网、中国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网、环球时报、环球网等70个海外平台同步直播,实现了儒家文化的“破圈出海”,不仅为全球观众打开了一扇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让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得以领略儒家思想中“仁爱”“礼义”“和合”等理念的博大精深,更在潜移默化中增进了世界对中国的认知与理解,搭建起一座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
自2016年以来,全球“云祭孔”活动已举办十届。活动以解读祭孔礼乐文化为核心,紧扣文化“两创”要求,积极探索新颖表达方式,创新活动形态,实现了传播效能的提档升级,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蓬勃活力、独特魅力和强大感召力,已然成为赓续历史文脉、增强文化认同、凝聚华人力量、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一张璀璨名片。
中国孔子基金会微信
孔子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