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儒学动态

赓续古典薪火,传播洙泗声音——首届“古典学讲习营”在曲阜师范大学举办

2025-09-30 11:22:57     

9月26日至28日,首届“古典学讲习营”在曲阜师范大学举办。本次讲习营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曲阜师范大学联合主办,孔子文化研究院、洙泗书院、曲阜市文物局、尼山世界古典文明研究院、东亚经学研究会、山东孔子学会等单位承办。讲习营以“古典精神与洙泗学脉”为主题,遵循“学术深度+文化体验+交流互动”的模式,约请古典学研究领域六位海内外权威专家担任课程导师,三百名营员涵括全国若干高校青年学者、在读博士硕士、各地古典学与传统文化爱好者。

曲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邢光,山东省政府参事、山东省委外事办公室原主任蔡先金出席讲习营开营仪式并致辞。

邢光与蔡先金共同为《洙泗学报》首发式揭幕。该刊系孔子文化研究院、洙泗书院创办的学术辑刊,坚持“赓续洙泗学脉,阐明知行学理;融贯百家学术,光大中华文化”的宗旨,立足圣域,面向世界。

随后,蔡先金宣布“古典学三十人讲习会”正式成立,并为讲习营导师颁发了会士证书。

开营仪式由曲阜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登旺主持。

讲习营六场专题讲座的内容涵盖古典学的若干维度,包括儒家经典诠释、文明交流互鉴等方向。第一讲由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任剑涛担任导师。随后,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国际儒联副会长郭沂深入考察了价值的发现与轴心时代核心经典的形成。在第三讲中,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国际儒联副理事长林安梧以“绝地天通”与“巴别塔”为切入点,分析了中西古典学之根本差异。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华孔子学会秘书长唐文明主讲第四讲。他关于儒家生死观的讨论,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中华文明精神特质的理解。韩国东国大学教授、韩国周易学会名誉会长、“齐鲁访学驻研计划”学者李善庆在第五讲中聚焦于孔子极具智慧的教育方法——“时中”,进而揭示孔子人文精神的特质。第六讲由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理事长蒋重跃担任导师。他通过对比《诗经》中的战争诗篇与古希腊悲剧,揭示了两种文明在面对战争与命运时的不同态度。

结营仪式上,曲阜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兆祥为营员代表颁发结业证书并对讲习营进行总结。

28日上午,部分导师和学员实地参与在曲阜孔庙举行的祭孔大典,另有部分营员线上观摩了2025年全球“云祭孔”网络直播。

首届“古典学讲习营”旨在充分利用曲阜师范大学地处孔子故里、儒家文化发源地的地域优势及在儒学领域深耕数十载积聚的学术优势,搭建交流平台,增进学术友谊,推动古典学研究繁荣进步,远播齐鲁文化,让“洙泗文脉”在中外古典文明交流互鉴中熠熠生辉。今后,主办方将继续开展此类高质量的文化活动,在长效性地推动古典学学科发展的同时,秉承“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治学精神,面向民间、面向大众,充分激发社会各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促进学术研究与文化体验的深度融合,承古开新,泽被后世,为古典学的海内外传播作出贡献。

责任编辑:

中国孔子基金会微信

孔子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