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要闻

再遇孔子丨在研学中与孔子相遇,在行走中与文明对话

2025-10-01 14:51:50           作者:刘瑞琪

编者按:今年,是孔子诞辰2576周年。9月27日、28日,2025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在山东济宁曲阜举办。再遇孔子,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怀古与尊崇,而是一场关乎当下与未来的“再遇”,是再一次跨越时空的温暖对话。

相信,当我们以谦逊而自信的姿态与先哲对话,我们不仅遇见孔子,还会遇见一个更具智慧、更富温情、也更为坚定的自己,以及一个充满希望的、“和合共生”的未来。

跟着孔子一起去研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9月29日,“好客山东·见识齐鲁”——“跟着孔子研学游”推广活动在曲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研学营地举办。作为2025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的三大主体活动之一,活动现场正式发布了“跟着孔子研学游”六大主题研学线路,让厚重的儒家文化从典籍中“走”出来,成为可感知、可参与、可体验的文化深度游新路径。

从仰望到对话,文化正在变得可感可触。

在孔子博物馆,学生们通过触摸屏破解着“孔子密码”,复原古代礼器,聆听重新编曲的韶乐,在游戏中感受着“礼乐文明”。这一刻,孔子的思想不再是高深莫测的哲理,传统文化不再是古籍中的冰冷文字,变成可感可触的文化体验,我们也不再只是仰望先贤,而是在与他的思想平等对话。

“跟着孔子研学游”精心设计的六大主题线路,为这种对话搭建了体验的桥梁。在“仁智山水之旅”中,游客登临泰山,在实景中体会“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胸襟;在“诗礼传家之旅”中,家庭成员一起学习孔门礼仪、品尝孔府菜,感受儒家家风的千年传承;在“笃学善行之旅”中,参与者于洙泗书院体验传统礼乐,在经典诵读里领悟儒家教化真谛……这些精心设计的研学路线,串联起齐鲁大地30余处文旅地标,将儒家思想的核心要义转化为可参与的实践活动。

从传统到创新,文化传承的路径就此开拓。

“跟着孔子研学游”六大主题线路面向不同群体精准设计,“仁智山水”适合成年人感悟人生智慧,“笃学善行”契合青少年成长需求,“诗礼传家”满足亲子家庭需要,“和美与共”则面向国际游客展现中华文化的开放包容。

这种分众化、个性化的设计,打破了传统文化传播的局限,不断开拓着文化传承的广度和宽度。在曲阜,研学旅游已从最初的“三孔”参观,发展出涵盖仪式、讲堂、夜游、互动课程的立体体验结构。从传统的开笔礼、成人礼到拜师礼,参与者习得的不只是古礼形式,更是跨越时空的文化底蕴。

从遇见到体验,在传统文化中照见自己。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爱上研学?数据显示,近三年来,孔子博物馆接待游客超500万人次,其中研学游客占比达60%。在这里,儒家文化从高高在上的哲学体系,转化为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当代人对传统文化体验需求也渐渐觉醒,渴望通过亲身参与,获得更深层次的文化认知。

“再遇孔子”,也是在遇见自己。在孔庙的沉浸式祭孔展演中,在汉魏碑刻馆的拓印体验中,在“德治润心之旅”的“政德教育中,传统文化如同镜子,照见我们内心最本质的需求与价值。与儒家文化相遇,也是反观自身,在文化体验中获得心灵的滋养与启迪,期待一个更具智慧、更富温情、也更为坚定的自己。

“跟着孔子研学游”,正在打造一场没有终点的文化旅程。从简单观光到深度研学,从走过看过到体验感悟,山东通过系统化推进研学旅游,在产品供给、目的地建设、品牌打造三方面协同发力,推动文化传承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在孔子诞辰2576年的今天,“再遇孔子”,已然超越了单纯的纪念与怀古,成为了一种文化创新的实践,一种文明对话的契机,一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探索。这场跨越时空的温暖对话,正悄然编织着一个充满希望的、“和合共生”的未来。这一切,都从在研学路上与孔子的那次“再遇”开始。

责任编辑:

中国孔子基金会微信

孔子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