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要闻

古韵传新声,这届孔子文化节有何深意?

2025-09-27 16:16:17           作者:魏俊怡

《礼记》有云:“礼,时为大。”这意味着礼仪制度的精髓在于与时代同频共振。当千年礼乐文明遇见当代艺术表达,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即将在孔子故里展开。

今年是孔子诞辰2576周年。9月27日至28日,以“大哉孔子 和合共生”为主题的2025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在山东济宁曲阜隆重举行。这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化盛事,既是对先贤的致敬,更是一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集中呈现。

不禁要问:这届孔子文化节,有何深意?有何新意?

综观本届孔子文化节,“守正”与“创新”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驱动着各项活动稳步前行。

守其正脉,典礼彰显庄重传承。包括祭孔在内的祭祀活动,历来是中国人表达家国情怀、凝聚文化认同的载体。乙巳年公祭孔子大典将严格遵循传统祭孔仪程仪规,在肃穆的钟鼓雅乐中再现古代释奠礼的庄严气象。此举并非简单的形式复刻,意在通过仪式所承载的敬畏与诚敬,强化参与者对中华礼乐文明内涵的体认,增强文化认同与历史自觉。

创其新境,沉浸式盛典彰显交融。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还应将其化作寻常、融入生活,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得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时代价值。今年的开幕式便力求突破常规,将简化流程、优化设计,别出心裁地以戏剧情景串联政务、仪式、颁奖等环节。这不仅是环节的革新,更旨在营造一种庄重与温情并存、历史与现实交融的独特氛围,打造一场可感可触的跨时空文化盛宴,让嘉宾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孔子思想的当代价值。

联袂共祭,南北呼应彰显大同。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孔子文化节将继续与浙江省衢州市同步举行祭孔大典。曲阜与衢州,一北一南,同为儒家文化传承重镇,两地联动,共襄盛举,不仅展现了孔子思想跨越地域的深远影响力,更生动诠释了“和而不同”“天下大同”的文化理念,成为文化共同体意识的具体实践。

文化节的活力,不仅在于典礼仪式的传承,更在于能将其精神内核转化为当代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喜闻乐见的体验。今年的N项主题文旅活动,尤其在研学与融合上做足了文章。

研学之旅,铺就感悟经典的知行之路。聚焦“跟着孔子研学游”主题,文化节深度挖掘儒家文化资源,系统梳理出五条高品质研学线路:“仁智山水——高山仰止之旅”引导学子寄情山水、陶冶性情;“止于至善——笃学善行之旅”强调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德行天下——见贤思齐之旅”注重榜样引领、道德修身;“儒风润人——诗礼传家之旅”聚焦家风传承、礼仪教化;“美美与共——和而不同之旅”则倡导开放包容、文明互鉴。这五条线路将厚重的文化内涵融入具体的行程体验,使研学不再是简单的“游”,而是深度的“学”与“思”。

全域联动,打造全景沉浸的节庆体验。在现代社会,人们依然坚持以一场场盛大的仪式和活动来祭祀孔子,其背后蕴藏着深刻的意义和价值。比如,本届文化节充分发挥载体优势,坚持全域联动、全业融合。结合中秋、国庆假期,将文化和旅游、消费等体验深度绑定。从“好客山东·美食争霸赛”展现的舌尖盛宴,到“好客山东·齐鲁1号”旅游列车与“好客山东·半岛1号”海上游产品带来的移动风景,各类宣传推介、特色展览、文艺演出、文旅体验活动将遍布齐鲁,打造一个突破时空限制、全民共享的文化节日。

可以说,当每个人唱起文明的弦歌时,我们的文化才能延绵不绝,我们的创造才能生生不息。

跨越2000多年时间,祭孔仪式设计不断发生变化,但其中凝聚的血脉、文脉却始终灿然。如,自2005年设立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已走过二十届历程。本届文化节开幕式上,第二十届“孔子教育奖”的归属将揭晓。

这一以孔子命名的国际奖项,其核心精神正是“有教无类”与“泛爱众”。二十年来,该奖项如一座灯塔,持续表彰着全球范围内为扫除文盲、推动教育公平作出卓越贡献的机构与个人,将孔子“爱人”的思想光辉播撒向世界各个角落。将颁奖典礼置于文化节核心环节,不仅是对获奖者的崇高敬意,更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切实体现,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文化担当与天下情怀。

此外,本届文化节在组织上严格落实节俭务实要求,控制规模,规范流程,探索社会化、市场化运作,力求将庄重简约与富有实效贯穿始终。

从庄严肃穆的祭典到创新沉浸的演出,从精深系统的研学到丰富多彩的体验,2025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正尝试以一种更开放、更现代、更富互动性的姿态,向世界讲述孔子故事、山东故事、中国故事。

这场金秋的相约,不仅是一次文化的溯源,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出发。

责任编辑:

中国孔子基金会微信

孔子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