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千年文明薪火,汲取先贤智慧力量。为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与文化传播职能,9 月 28 日,吉林省长春市文庙博物馆孔子学堂(第1166号)以“仁礼天下 和合大同”为主题,举办“9・2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日”系列活动,为广大市民、游客打造一场兼具思想深度与审美价值的文化盛宴。
暖场环节以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展示拉开活动帷幕。汉服巡游,以文庙古建筑群为背景,表演者身着各式传统服饰,步履间尽显衣冠之美。鼓乐表演《吉祥天鼓》,巧妙融入敦煌“千手观音”艺术元素,激昂的节奏与灵动的演绎,既展现了打击乐的艺术神韵,更传递出中华民族海纳百川的包容胸襟;舞蹈《礼仪之邦》,舞姿优雅舒展,大量运用拱手等传统礼仪动作,用艺术的形式,将抽象的文化精神转化为具象的、可感知的美的体验,让观众直观地感受古代中国的礼仪风貌与精神气度;蒙古族舞蹈《草原欢歌》,以柔美琴声伴奏、奔放舞姿演绎,带领大家领略草原文化的豪迈与灵动,展现多民族文化的交融之美。
为推动非遗活态传承,增强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参与感,活动特设非遗传承及汉服展示互动体验区。邀请白氏面塑、关东泥人张、关氏满族剪纸、曲氏草编、绳编等非遗项目的传承人来到现场,展示并讲解非遗技艺,与观众面对面交流,让大家在实践中感受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
吉林大学文学院由兴波教授以《“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 论孔子教育思想的当代应用》为题进行专题讲座。他从孔子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教育思想的核心内涵切入,结合历代教育思想的发展脉络与当代教育实践案例,深入探讨两大教育理念在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个性化学习、提升教育质量等方面的现实价值,为当代教育发展提供传统智慧借鉴。
沉浸式体验环节同样亮点纷呈。茶艺表演中,从烫盏温壶、投茶注水到分杯奉茶,每一个步骤皆蕴含礼序,将中华茶事的雅致与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观众围坐在茶席旁,不仅观摩了精湛茶艺,还品鉴了清香的热茶;沉浸式戏剧表演在碑廊、明伦堂西侧等区域开展,以岳飞《满江红》等经典诗词为核心内容,融合朗诵、书法、情景表演等多元形式,并搭配古琴伴奏,营造出“静谧雅致、诗意悠然”的文化场景,让观众近距离感受戏剧魅力。圣泉净手礼仪展示中,讲解员详细介绍圣泉历史背景,参礼者遵循传统礼仪净手洁面,在简约而庄重的仪式中体悟传统礼仪的文化价值;在古法制香技艺表演中,以沉香、檀香、艾草等天然香材为原料,指导观众制作专属香品,让大家在慢工细作中感受草木芬芳,体悟古人“以香养性”的生活智慧。
活动期间,“书道千秋——吉林省书法教师作品邀请展” 同步举办。展览汇集吉林省教育界书法教师创作的诗文名句书法作品39幅,涵盖楷书、行书、隶书等多种书体。这些作品既展现了书法教师深厚的艺术造诣与文化素养,也彰显了吉林省书法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态势。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0月28日,欢迎广大市民、游客前来观展,在笔墨韵味中感受中华书法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兼具的文化盛宴,更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未来,长春市文庙博物馆将始终坚守文化使命,持续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研究与传播,不断提升社会教育与文化传播能力,为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助力文明进步贡献更多力量。
中国孔子基金会微信
孔子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