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堂建设 >学堂名册 >学堂展示

曲靖文庙孔子学堂

――读「孝经」知「茶经」 鱼与熊掌二者皆得

2018-05-10 14:54:00       冷彩娇 董艳姚       中国孔子网

  2018年5月5日星期六下午,曲靖文庙孔子学堂第四期《孝经》读书会在祺然茶艺如约而至。在陆老师的的带领下,我们学习了《孝经》。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孝文化传承至今,正是因为其具有优良的传统美德,然则,诸德之本,谓之孝也,百善孝为先。在陆老师的带领下读了《孝经》后,“孝”这个字犹如清洌的泉水,滴滴甘甜,轻柔入口,散入五脏之间,与整个人融为一体,深深扎根我的心中。《孝经》让我读懂了孝,它不仅仅是一个字,更是一种美德,需要我们用心来行动。《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 “夫孝,天之经也, 地之义也,人之行也。”指出孝是诸德之本,认为“人之行, 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

  《孝经》首次将孝与忠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 的发展和扩大,并把“孝”的社会作用推而广之,认为“孝 悌之至”就能够“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对实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也作了系统而详细的规定。 它主张把“孝”贯串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身体发肤,受 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孝之始;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 以显父母”,是孝之终。它把维护宗法等级关系与为君主服 务联系起来,认为“孝”要“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 身”。要求我们:“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 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孝经》还根据不同人的身份 差别规定了行“孝”的不同内容:天子之“孝”要求“爱敬 尽于其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诸侯之“孝” 要求“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卿大 夫之“孝”要求“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 行”;士阶层的“孝”要求“忠顺事上,保禄位,守祭祀”; 庶人之“孝”要求“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

  俗话说:“百善 孝为先,万恶淫为源,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 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则生平极不欲为 者,皆不难为”,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指儿女的 行为不应该违背父母、家里的长辈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种 稳定伦常关系表现。所谓「百行孝为先」,反映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的观念。一个人不爱自我的父母,怎样可能爱他人,爱国家呢。孝经云“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弟子规》说“首孝悌,次谨信”。《论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生我者父母,养我者父母,父母给予我们一切,没有父母伟大无私的爱,我们很难健康地成长,父母是我们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父母的眼睛时刻关注着我们,父母对孩子是无微不至,劳而无怨。谁请我们吃一顿饭,或者我们饥饿时,别人给我们一杯水或一块面包,我们都有很感恩,但是父母给我们做过多少顿饭,给与我们多少吃的,用的,给我们付出多少,而且是把最好的给孩子。乌鸦知反哺,羊羔知跪乳,人又怎么能不孝。让我们用一颗感恩的心回报自己的父母,让我们学会分担,学会感恩。曾记得,著名作家毕淑敏告诉我们:“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接触的链条,一旦断裂,就无法连接,最可贵的是,孝是人们的职责和根基。”,我们更就应牢牢的铭记: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生儿育女循环理,世代相传自古今。为人子女要孝顺,不孝之人罪逆天。家贫才能出孝子,鸟兽尚知哺育恩。父子原是骨肉亲,爹娘不敬敬何人?养育之恩不图报,望子成龙自费心。其实,对我们来说,孝敬父母,回报父母,不必 非要要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事情。我们只要在平时多注意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就完全可以尽到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之心。

  我们每周参加读书会都有新同学加入,这期有位三岁左右的小同学加入。有人问:这么小的孩子能听懂什么?我回答说:不,你错了,不要小看任何一个人,包括孩子,三岁已经是记事的年纪,正是需要来引导观念的阶段,用《孝经》来启蒙正适合,也许现在她们还不能全部理解,但只要懂一句,那就会影响她以后的人生。“百善孝为先”这是可以影响我们一生的。

  《孝经》,它恰若无声的细雨,潺潺流入我们的心田,缓缓润泽了我们的人格;又如用今世的水泡了一杯前世的茶,透明清澈的水中,沸腾的是前世的孝行,沉淀的是今世的孝思,氤氲的水汽是一条绳,牢牢的拴住你我的情缘,弥漫的茶香是亲情的惠泽,默默的陶冶着典雅的礼貌底蕴。说起茶,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文化传承上下五千年何其多,今天李老师也给我们讲了茶文化――《茶经》。

  《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唐代陆羽所著。     陆羽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他是个被遗弃的孤儿。唐朝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三岁的陆羽被遗弃,竟陵龙盖寺住持僧智积禅师在西湖边拾得,抱回寺里。禅师以《易》自筮,为孩子取名,占得《渐》卦,卦辞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于是按卦词给他定姓为 “陆”,取名为“羽”,以“鸿渐”为字。陆羽(733-804年),唐朝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他一生嗜茶,精于茶道,所著《茶经》为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圣”。陆羽的《茶经》,是唐代和唐以前有关茶叶的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是陆羽躬身实践,笃行不倦,取得茶叶生产和制作的第一手资料,又遍稽群书,广采博收茶家采制经验的结晶。《茶经》一问世,即为历代人所宝爱,盛赞他为茶业的开创之功。宋陈师道为《茶经》作序道:“夫茶之着书,自羽始。其用于世,亦自羽始。羽诚有功于茶者也!”

  最后,诸位老师及同学品着香茗,分享了上孝文化和茶文化后的所得以及自身每一期所学后的改变和成长。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去品、去学习,说自己该说的话,做自己该做的事,就像茶一样,其中滋味,“或苦”、“或甜”只有自己知晓。

责任编辑:魏俊怡
相关阅读:

更多

中国孔子基金会微信

孔子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