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网上学堂 >习经典

一起学《论语》|颜渊篇——子贡问政

2019-06-12 14:37:00             比邻为美公号

  【原文】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白话】 

  子贡向孔子请教为政之道。孔子说:“要使粮食充足,要使武备充足,要取信于民。” 

  子贡说:“如果不得已要去掉,在这三项中哪一项为先?”孔子说:“去掉武备。” 

  子贡说:“如果不得已要去掉,在这两项中哪一项为先?”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都有死,若无民信则政府就无法安立。” 

  【释词】 

  政:为政之道。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仓廪实、武备修,然后教化行,则民信其上。兵,兵器,引申为士兵、武备。《说文》:“兵,械也,从双手持斤并力之貌。” 

  朱子:“愚谓以人情而言,则兵食足而后吾之信可以孚于民;以民德而言,则信本人之所固有,非兵食所得而先也。是以为政者,当身率其民而以死守之,不以危急而可弃也。” 

  必不得已而去:假设遇到不得已的时候,兵、食、信三者不能兼顾,必去其一。陆氏:“上节言其常,此不得已,言其变也。” 

  【先贤精义】 

  《论语注疏》曰:此章贵信也。足食则人知礼节,足兵则不轨畏威,民信之则服命从化。夫食者,人命所须,去之则人死;而去食不去信者,言死者古今常道,人皆有之,治国不可失信,失信则国不立也。 

  郑康成曰:政有此三者,则国强也。 

  李炳南曰:若去民信,纵无外患,也有内乱,则国家不能安立,所以说民无信不立。 

  《四书辨疑》曰:为政至于不为民信,则号令日轻,纪纲日弛,赏不足以劝,罚不足以惩,委靡颓堕,每事不立矣。故宁去食,不可失信。 

  朱子曰:仓廪实而武备修,然后教化行,而民信于我,不离叛也。言食足而信孚,则无兵而守固矣。民无食必死,然死者人之所必不免。无信则虽生而无以自立,不若死之为安。故宁死而不失信于民,使民亦宁死而不失信于我也。 

  程子曰:孔门弟子善问,直穷到底,如此章者。非子贡不能问,非圣人不能答也。 

  李充曰:朝闻道夕死,孔子之所贵;舍生取义,孟轲之所尚。自古有不亡之道,而无有不死之人。故有杀身非丧己,苟存非不亡己也。 

  《论语正义》曰:去兵去食,极其祸难,不过人君国灭身死。然自古人皆有死,死而君德无所可讥,民心终未能忘。虽死之日,犹生之年。况民戴其上,如手足之卫身,子弟之卫父兄。虽值危难,其犹可以济。是故,信者,上所以治民之准也。苟无信,虽足兵足食,犹不能守;况更值不得已,而兵食皆将去之乎? 

  钱穆曰:子适卫,告冉有:“既庶矣,当富之。既富矣,当教之。”与本章足食在前,而兵与信次之同意,可见为政者首以使民得食能保其生为先。惟遇不得已,则教民轻食重信。一处常,一临变,读者须于此善体,不可徒认自古皆有死之单辞,遂谓为政者可以不顾民命,而高悬一目标以强民之必从。 

  张栻曰:生则有死,人之常理。至于无信,则欺诈倾夺,无复人理,是重于死也。夫食与兵,固为急务,然信为之本。无信,则虽有粟,而谁与食?虽有兵,而谁与用哉? 

  陆氏曰:信者,乃人之所以为人者也。民无信,则相欺相诈,无所不至。形虽人而质不异于禽兽,身虽存而心则死矣,何以立于天地之间? 

  金履祥曰:国家为政,于食、兵、民信三者不可缺一。然天下岂有舍信而能足食足兵者?信之效,由食、兵而行;信之理,实先食、兵而有。使一日而无信,将国不相保,而人道绝矣。有食有兵,且不为用,况无食无兵之际邪? 

  《四书反身录》曰:未乱可保不乱,已乱可冀复治。否则人心一失,馀何足恃?虽有粟,乌得而食诸?兵虽多,适足以阶乱。隋洛口仓、唐琼林库,财货充盈,米积如山,战将林立,甲骑云屯,不免国亡家破者,人心不属故也。善为政者,尚念之哉! 

  《四书解义》曰:此一章书见为政者有经有权,而总以信为立国之要也。盖为上者以实心教养其民,则为民者亦必以实心爱戴乎上,情谊联属,众志成城,即不言富强,而富强在其中矣。三代以上建国长久者,用此道也。不然,至强如秦,至富如隋,而国运如彼其促,区区富强亦安足恃耶?此仲尼之门三尺之童亦羞称五霸之事也。 

  【附录】 

  《论语正义》曰:兵革不动而威,用利不施而亲,此之谓明王之守也。折冲乎千里之外,此之谓也。又《晋语》箕郑对晋文公曰:“信于君心,信于民,信于令,信于事。信于君心,则美恶不逾;信于民,则上下不干;信于令,则时无废功;信于事,则民从事有业。”咸以信为政要。故夫子言道千乘之国,亦云“敬事而信”也。 

责任编辑:宋睿
相关阅读:

更多

中国孔子基金会微信

孔子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