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网上学堂 >习经典

一起学《论语》|子罕篇——子欲居九夷

2019-01-09 10:26:00             比邻为美公号

  

  【原文】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白话】 

  孔子想要到九夷去住。有人说:“那地方很僻陋,怎么住呢?”孔子说:“君子去住在那里,还有什么僻陋呢?” 

  【释词】

  欲:想要。李炳南:“‘欲’是仅有此意而已。”《正义》:“夫子不见用于中夏,乃欲行道于外域。” 

  九夷:东方之夷,有九种(马融)。朱子:“欲居之者,亦乘桴浮海之意。” 

  《说文》:“夷,从大,大人也。夷俗仁,仁者寿,有君子不死之国。”《注疏》:“案《东夷传》云:夷有九种,曰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又一曰玄菟,二曰乐浪,三曰高丽,四曰满饰,五曰凫臾,六曰索家,七曰东屠,八曰倭人,九曰天鄙。”按:或谓九夷此指朝鲜,存之。 

  或:有的人。 

  陋:僻陋,指文化闭塞,缺少礼乐文明。《注疏》:“东夷僻陋无礼。” 

  君子居之:君子所居则化,使有礼义。朱子:“君子所居则化,何陋之有?”《四书解义》:“君子居之,自能信其在我,忠信笃敬,无入而不自得。且天地间人性皆善,道德仁义之气,礼乐教化之习,安在行于中国者,不可行于外国乎?何陋之有哉?” 

  【先贤精义】 

  《论语稽》曰:九夷者,东方国也。泰伯如句吴,箕子之朝鲜,皆能化民成俗。子欲居夷,盖伤中国不行其道,而欲行之殊俗之地也。 

  《论语注疏》曰:此章论孔子疾中国无明君也。 

  《四书解义》曰:此一章书是见圣人之化无分中外也。当时孔子因道不行,偶发欲居九夷之叹,亦犹乘桴浮海之意云耳。盖上下古今,东西南朔,此心此理莫不相同,圣人之化原无分于中外也。 

  孙绰曰:九夷所以为陋者,以无礼义也。君子所居者化,则陋有泰也。 

  张栻曰:夫子之所以告之者,乃行乎夷狄之道,盖忠信笃敬无入而不自得也。 

  《论语正义》曰:《孟子·尽心》篇:“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故君子居之,则能变其旧俗,习以礼仪,若泰伯君吴,遂治周礼也。 

  李炳南曰:九夷,究竟是何处,不必详考。孔子志在行道,而道不行,但不怨天尤人,此处不行,可往他处,所以“欲居九夷”。有人认为,九夷之地鄙陋,奈何能居。陋是意指没有文化,人民不懂礼义。孔子说:君子居在那里,就不陋了。君子,是泛指能教化人群的人,例如箕子居在朝鲜,教化朝鲜人,朝鲜即不陋。学儒当学孔子那样存心淑世的精神。 

  【附录】 

  郑汝谐曰:此亦乘桴浮海之义。或人疑九夷为陋,然箕子封于朝鲜,即九夷之种也。自箕子之化行,其俗知尚礼义,与齐鲁无异。故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四书稗疏》曰:周衰典废,小国诸侯国介边徼,惮于盟会征伐之重赋,不能备礼,自降而从夷,则人亦以夷目之。而鲁东海澨本有夷属,故《尚书》称莱夷、岛夷。莱夷今登莱地。孔子郤莱人,言“裔不谋夏”是已。岛夷卉服,亦沿海之地,湿不宜蚕,恃苎为衣者。又《左传》陈辕涛涂曰“观兵于东夷”,杜预解曰:“郯莒徐,夷也。”又隐公元年“纪人伐夷”,杜预曰:“夷国在城阳壮武县。”又鲁称晋听蛮夷之诉,谓邾莒也。凡此之属,皆谓之夷,则九夷者,东方九小国耳。以其僻小俭鄙,降从夷礼,故曰陋。 

  《白虎通》曰:《明堂记》曰:“九夷之国。东方为九夷。”东所以九何?盖来通者九。九之为言,究也。德遍究,故应德而来亦九也,非故为之,道自然也。何以名为夷蛮?曰:圣人本不治外国,非为制名也,因其国名而言之耳。 

  伊藤仁斋曰:夫天之所覆,地之所载,均是人也。苟有礼义,则夷即华也;无礼义,则虽华不免为夷。九夷虽远,故不外乎天地。今去圣人既二千有余岁,吾日东国人,不问有学无学,皆能尊吾夫子之号,而宗吾夫子之道,则岂可不谓圣人之道包乎四海而不弃,又能先知千岁之后乎哉? 

责任编辑:宋睿
相关阅读:

更多

中国孔子基金会微信

孔子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