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网上学堂 >习经典

一起学《论语》|里仁篇——能以礼让为国乎

2018-04-27 14:01:00             比邻为美公众号

  

  【原文】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白话】

  孔子说:“能用礼让来治国,那还有什么难呢?不能用礼让来治国,又如何用礼呢?”

  【释词】

  以:用。

  礼让:“让”是礼之实质。

  为国:治国。钱穆:为国必有上下之分,但能以礼治,则上下各有敬,各能和,因亦能相让。

  何有:还有什么难。

  如礼何:如何用礼。钱穆:不能以礼让为国,则上下不敬不和,其极必出于相争。如礼何者,犹言把礼怎办。言其纵有礼,其用亦终不得当。

  【先贤精义】

  朱子曰:让者,礼之实也。有礼之实以为国,则何难之有。不然,则其礼文虽具,亦且无如之何矣,而况于为国乎?

  蕅益大师曰:能以礼让,不但用得礼,亦为得国;不能以礼让为国,不但治不得国,亦用不得礼。

  《论语注疏》曰:此章言治国者必须礼让也。礼节民心,让则不争。言人君能以礼让为教治其国乎?以礼让治国,何有其难,言不难也。人君不能明礼让以治民也,有礼而不能用,如此礼何!

  《论语正义》曰:“让”者,礼之实;“礼”者,让之文。先王虑民之有争也,故制为礼以治之。礼者,所以整一人之心志,而抑制其血气,使之咸于中和也。

  李炳南曰:道德仁义,递下为礼,礼不能再下矣,故须普及教化,以为治国之要。《曲礼》云:毋不敬。何以为敬?让之是也。尧舜皆以天下让,何况其余。古人无事而不让,让则不争,故易为治。

  张栻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夫子所以哂季路。然则能以礼让,固为国之本,盖和顺揖让之所由兴也。

  江熙曰:范宣子让,其下皆让之。人怀让心,则治国易也。不能以礼让,则下有争心,锥刀之末,将尽争之,惟利是恤,何遑言礼也?

  朱子曰:礼之文,皆可伪伪,惟让乃其实,却不可伪。既有实,自然感动得人心。若以好争之心,而徒欲行礼文之末以感动人,如何感动得?

  钱穆曰:自秦以下,多以尊君卑臣为礼,此章如礼何之叹,弥见深切。尊君卑臣,又岂礼让为国之义!本章言礼治义。孔子常以仁礼兼言,此章独举让字。在上者若误认礼为下尊上,即不免有争心,不知礼有互让义,故特举为说。所举愈切实,所诫愈显明。

  《四书训义》曰:国之所立者,礼也。礼之所自生者,让也。……欲合一国之心,则唯退以自处,而可容馀地以让人,此先王制礼之精意,感人心于和平,而奠万国于久安长治之本,言治者其可忽乎?

  附录: 

  《左传》曰:君子曰:让,礼之主也。世之治也,君子尚能而让其下,小人农力以事其上,是以上下有礼,而谗慝(tè)黜(chù)远,由不争也,谓之“懿德”。及其乱也,君子称其功以加小人,小人伐其技以凭君子,是以上下无礼,乱虐并生,由争善也,谓之昏德。国家之敝,恒必由之。

  《礼记·礼运》曰: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讲信修睦,谓之人利,争夺相杀,谓之人患。故圣人之所以治人七情,修十义,讲信修睦,尚辞让,去争夺,舍礼何以治之?

  《荀子·礼论篇》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此礼之所由起也。

  《管子》曰:夫人必知礼然后恭敬,恭敬然后尊让,尊让然后少长贵贱不相逾越,故乱不生而患不作,故曰礼不可不谨也。

  

责任编辑:宋睿
相关阅读:

更多

中国孔子基金会微信

孔子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