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网上学堂 >习经典

一起学《论语》|学而篇——贫而无谄

2018-01-22 14:25:00             比邻为美公众号

  

  原文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白话 

  子贡说:“贫穷却不谄媚,富有却不骄慢,怎么样呢?”孔子说:“可以啊。但是还比不上贫穷而能乐道,富有而能好礼的人啊。” 

  子贡说:“《诗》上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吗?”孔子说:“赐啊,从现在开始可以和你谈论《诗》了,告诉你已知的,你能推出未知的。”

  释词

  :谄媚,卑躬屈膝。范宁曰:不以正道求人为谄也。 

  :骄慢,傲慢。贫多求,故易谄;富有恃,故易骄。

  何如:怎么样。

  :可以。仅仅是许可而已,仍有未尽。无谄无骄,则知自守矣,故曰“可”,而未能超乎贫富之外也。

  未若:不如,比不上。

  :乐道之意。心能乐道,则忘乎贫富穷通;心能好礼,则安于处善循理。德日进,而明明德。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出自《诗·卫风·淇奥》。治骨曰切,治象曰磋,治玉曰琢,治石曰磨。切磋琢磨以成宝器。不加切磋琢磨之功,则骨象玉石不能成器,此言治学问之功。

  言诗:谈论诗,讨论诗。《毛诗序》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其斯之谓与:骨象玉石虽有其材质,但不切磋琢磨则不能成器;人能贫无谄、富无骄,生质虽美,如果不经学问之功,就不能达到乐道好礼,成贤成圣。乐道好礼,则必经学问之功;骨象玉石之器,必经切磋琢磨之功。“学不可以已”,不可安于小成而不自勉于益求精进。

  :以往的,已知的,其所已言的。如“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未到的,未知的,其所未言的。如“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子贡受夫子启发,由已知推出未知。

  先贤精义

  《论语注疏》曰:此章言贫之与富皆当乐道自修也。……子贡知师励己,故引《诗》以成之。此《卫风·淇奥》之篇,美武公之德也。治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道其学而成也,听其规谏以自修,如玉石之见琢磨。 

  郑康成曰:乐谓志于道,不以贫为忧苦。 

  孔安国曰:子贡知引《诗》以成孔子义,善取类,故然之。往告之以贫而乐道,来答以切磋琢磨。

  朱子曰:子贡货殖,盖先贫后富,而尝用力于自守者,故以此为问。而夫子答之如此,盖许其所已能,而勉其所未至也。《诗·卫风·淇澳》之篇,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子贡自以无谄无骄为至矣,闻夫子之言,又知义理之无穷,虽有得焉,而未可遽自足也,故引是诗以明之。

  朱子按:不切则磋无所施,不琢则磨无所措。故学者虽不可安于小成,而不求造道之极致;亦不可骛于虚远,而不察切己之实病也。 

  李炳南曰:子贡领悟,无谄无骄,还是不足,须能贫而乐道,富而好礼,始能成德。犹如骨象玉石经过切磋琢磨,始能成器。诗须悟性,会诗则能鉴往知来。盛衰兴亡之事,皆能预知。子贡悟性好,所以可与言诗。 

  《论语正义》曰:《坊记》子云:“贫而好乐,富而好礼,众而以宁者,天下其几矣。”是乐道好礼,为人所难能,故无谄无骄者不能及之也。 

  张栻曰:若夫乐与好礼,则进于善道,有日新之功,其意味盖无穷矣。子贡知其为道学自修者之事,故引“切磋琢磨”之诗以对,谓有其质必学以成之也,可谓告往而知来者矣。 

  郑汝谐曰:切磋琢磨,学问之事也。苟非学问,则所乐者何事?所好者何礼?此子贡能知其所自来也。

  《论语后案》曰:切磋者,必判其分理之细,道学似之;琢磨者,必去其瑕玷之微,自修似之也。无谄无骄,质美而自守者能之;乐与好礼,非道学自修不能及此。

  《吕氏春秋》曰:古之得道者,穷亦乐,达亦乐。所乐非穷达也,道得于此,则穷达一也,如寒暑风雨之节矣。 

  《论语述何》:董子曰,安处善,乐循礼,然后谓之君子。颜子居陋巷而乐道帝王之道,周公相成王而思兼三王之礼,贫富不同,其揆一也。孙绰曰:颜氏之子,一箪一瓢,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也。

  《论语骈枝》曰:无谄无骄者,生质之美;乐道好礼者,学问之功。夫子言“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不如某之好学”。而七十子之徒独称颜子为好学。颜子而下,颖悟莫如子贡,故夫子进之以此。然语意浑融,而又引而不发,子贡能识此意,而引诗以证明之,所以为告往知来。

  范宁曰:切磋琢磨,所以成器;训诱学徒,义同乎兹。 

  《笔麈》曰:人之为境所动者,以见心外有境故也。贫而谄,富而骄,陋矣,故以“无谄、无骄”为可。然无谄、无骄者,特不为境所动耳。能了心外无境否乎?不能了心外无境,而能保其真,不为境所动乎?故曰“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朱子曰:子贡已能无谄无骄,故夫子以乐与好礼进之。今之学者,于谄骄未尝用力,乃贪说乐与好礼,恐从此处遂生病痛。

  《论语疏证》曰:刘宝楠云,无谄无骄者,生质之美;乐道好礼者,学问之功。树达按,无谄无骄,止于有守而已;乐道好礼,则进而有为矣。 

责任编辑:宋睿
相关阅读:

更多

中国孔子基金会微信

孔子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