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网上学堂 >习经典

一起学《论语》|学而篇——礼之用和为贵

2018-01-17 14:41:00             比邻为美公众号

 

  【原文】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白话】 

  有子说:“礼在运用时,能用和才是可贵的。先王的大道,这是最美的地方。小事大事都遵循礼,但是也有行不通的;只知道为了和而和,不用礼来节制的话,也是行不通的。”

  【释词】 

  礼之用,和为贵:《孝经》说,礼也者,敬而已矣。礼主敬,礼之用贵和。这一句也可以这样句读,“礼之用和为贵”,即“用和”相连,礼能够用“和”才是可贵的。

  钱穆:礼主敬,若在人群间加以种种分别;实则礼贵和,乃在人群间与以种种调融。

  先王之道:古代圣贤帝王治国安邦之大道大法。戴望曰:先王,谓圣人为天子制礼者也。先王,如尧、舜、禹、汤、文、武等。

  :此、这个,指“礼”,也指“和”。即“礼能用和”、“和在礼中”。

  :美好。古代美与善可以通用。

  小大:小事大事,另一说《论语正义》指人。

  有所不行:人只知道遵循礼,不知道用和,所以有时行不通。

  知和而和:纯粹为了和而和。这样有所偏颇,不合于中庸,为圣贤所不取,故而礼和并用。

  :节制。  

  【先贤精义】 

  沈居士曰:上纯用礼不行;今皆用和,亦不可行也。

  马融曰:人知礼贵和,而每事从和,不以礼为节,亦不可行。 

  范氏曰:凡礼之体主于敬,而其用则以和为贵。敬者,礼之所以立也;和者,乐之所由生也。若有子可谓达礼乐之本矣。

  张栻曰:礼主乎敬,而其用则和,有敬而后有和。和者,乐之所生也,礼乐必相须而成。故礼以和为贵。

  陈祥道曰:敬者,礼之体;和者,礼之用。……礼曰:夫敬以和,何事不行。传曰:敬与和,相反而相成。

  朱子曰:礼者,天理之节文,人事之仪则也。和者,从容不迫之意。盖礼之为体虽严,而皆出于自然之理,故其为用,必从容而不迫,乃为可贵。……愚谓严而泰,和而节,此理之自然,礼之全体也。毫厘有差,则失其中正,而各倚于一偏,其不可行均矣。 

  王步青曰:有子盖为欲废礼者,揭出礼中之和。见先王非强人以所难行彼徒事繁文而至于拘苦者由于知礼而不知和,实则并未尝知礼也。若矫枉过正,以为乱首而欲去之,世变且益亟矣。

  李炳南曰:礼,讲规矩,不能乱。但在用时,应当以和为贵。先王,是先代的帝王。王,是指圣人在位者。先王为政之道,即是制礼用和。礼由先王所制立,历代虽有增损,但以用和为最美。 

  钱穆曰:本章大义,言和必和顺于人心,当使人由之而皆安,既非情所不堪,亦非力所难勉,斯为可贵。若强立一礼,终不能和,又何得行?故礼非严束以强人,必于礼得和。此最孔门言礼之精义学者不可不深求。

  《论语正义》曰:有子此章之旨,所以发明夫子中庸之义也。《说文》,庸,用也。凡事所可常用,故庸又训“常”。郑君《中庸目录》云,名曰“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注君子中庸云,庸,常也。用中为常道也。两义自为引申。尧咨舜,舜咨禹,云“允执其中”。孟子言“汤执中”。执中,即用中也。“舜执两端,用其中于民”用中,用即“中庸”之倒文。《周官》大司乐言六德,“中和祗庸孝友”。言中和,又言庸,夫子本之,故言中庸之德;子思本之,乃作《中庸》。而有子于此章已明言之,其谓“以礼节之”者,礼贵得中,知所节,则知所中。《中庸》云,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和而不流”,则礼以节之也,则礼之中也。《中庸》皆所以行礼,故《礼》篇载之。

  《松阳讲义》曰:一章大意总为放荡之人痛下针砭。学者读这章书要知谨守礼法,将身放在规矩准绳之中,方是至和,不可一毫涉魏晋风流。若嵇康、阮籍辈,真是万世罪人。  

  《礼记》摘选——

  《礼记·曲礼》:“修身践言,谓之善行;行修言道,礼之质也。”“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

  《礼记·礼器》:“故君子有礼,则外谐而内无怨。”“先王之立礼也,有本有文。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

 

责任编辑:宋睿
相关阅读:

更多

中国孔子基金会微信

孔子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