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堂活动 >学堂活动

孔子学堂“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主题文化沙龙暨“我心中的孔子”优秀作品征集线上讨论会议集锦

2022-12-02 16:30:00             中国孔子网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孔子学堂的平台优势,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1月26日下午,孔子学堂“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主题文化沙龙暨“我心中的孔子”优秀作品征集活动座谈会在线上成功举办。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讲师团部分成员和相关专家学者和孔子学堂负责人、志愿者代表参加会议。以下是会议集锦。

  周静(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党委委员、副秘书长、孔子学堂推进委员会主任):今天会议非常荣幸邀请到各位同仁,参与到本次孔子学堂“学习党的二十大·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主题文化沙龙暨“我心中的孔子”优秀作品征集活动座谈会。今天这个日子十分有纪念意义和历史价值,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曲阜九周年的日子。各位同仁齐聚一堂,共同学习贯彻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请各位就今日活动主题,畅所欲言,谈谈对二十大精神的领会以及如何如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赵秋丽(光明日报社华东第一党支部书记、山东记者站站长):九年前的今天(2013年11月26日),总书记来到曲阜考察,发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九年来,文化两创在山东大地上开花结果,逐步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高潮,孔子学堂从无到有,从百到万,从尼山走向世界;把中华文化、中国故事、中华文化的理念向世界传播,这是构建人类文明共同体的必然要求,也是题中之义,在此预祝孔子学堂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越走越光明!

  张斌(山东广播电视台广播经营发展中心工作室主任):我们初步的构想是构建系统规范的活动体系,统筹队伍体系、品牌体系、活动体系以及基金体系等各方面工作,以及进一步细化、优化活动分类,如优秀礼乐节目、优秀公益活动方案、文艺作品及其他艺术类作品,找准发力点,先办好几个精品,立标杆,树典型,菜要一个个往上端,持续性地为受众奉上可口的精神文化大餐;活动组织单位这块儿,成立作品征集委员会,由我们广播电视台和国内外相关的领域专家组成专家库,负责制定评审的规则标准,开展评审活动,树立评选的权威性。

  一是关于活动征集的内容,以“我心中的孔子”为主题,围绕传承中华经典、弘扬中华美德,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精品课程。课程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别:第一个是与孔子、儒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精品课程,第二个是适用于孔子学堂教学的典型精品课程,第三个是适用于孔子学堂进校园的中华礼仪文化类精品课程。后续的活动内容还会包括公益活动方案、优秀礼乐节目、微电影、戏剧、广播剧、音乐作品等,从而不断充实活动内容。

  二是活动环节。我们想分为四个环节,活动启动、作品征集、评选评审以及颁奖。如果疫情允许的情况下,我们想在济宁尼山举办征集活动的启动仪式,如果疫情不允许的情况下,我们是否可以在山东台新闻大厅举办这个启动仪式?届时,主办单位将正式发布公告,通过融媒体的方式进行广泛的宣传报道。第二个环节就是作品征集,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发动各大中小学师生、各位文化类艺术培训机构、孔子学堂相关志愿者教师等。第三个环节是评选评审,包括初评、复评、专家集中评选和官网公示。第四个环节就是颁奖,届时可在山东广播电视台的演播大厅进行颁奖。本次活动突出公益性,所以奖励也主要侧重精神奖励。比如颁发证书;以及为优秀教师发放聘书,邀请其到孔子学堂进行授课以及参加学堂精品课程的全球巡讲活动;对精品课程进行编译整理,入选孔子学堂精品课程库,作为学堂普及教材使用。电视台将组织专业班底将课程做成展播视频,在官网和媒体平台进行广泛的传播。

  三是活动意义和价值。我们要思考节目带给人的价值是什么?儒家文化对我们的生活到底有哪些指导和影响?如何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富足且美好?我们要把儒家文化的大学问融入到与人们息息相相的生活中来,小切口,大阐发。所以后续我们也考虑运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广泛传播,让社会大众对儒家文化深入了解,去感悟,去参与,最终实现文化落地。真正做到让儒家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徐国静(中国孔子基金会文化大使、孔子学堂推进会副主任、儒学中心讲师团特聘专家):研发课堂、培养师资既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满足大众文化需求的题中之义。授课内容要有目标,有目标受众,对于教师来说,备课也更加从容、具象化,更好上手,不只是泛泛而谈,从而实现精准传播,实现踏石留痕、掷地有声的效果。

  吕志红(山东师范大学侨联常务副主席、外国语学院原党委书记、大型公益项目“孔子学堂万里行”志愿者):孔子学堂发展至今,成绩斐然,但今后道路仍然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实现从数量的质量的发展,加强孔子学堂规范化建设,即标准化、特色化、生活化,构建品牌发展体系,当务之急就是精品课程开发以及选拔优秀讲师。活动需要考虑如何让更多人参与进来,从专家学者到乡间百姓,从学校到工厂,全面开花。

  颜炳罡(山东大学儒学高等儒学研究院原副院长、曲阜师范大学乡村儒学研究院院长、儒学中心讲师团特聘专家):孔子学堂标准化建设、规范化建设尤为重要,要落实、落地、落地,需要久久为功,持续深耕,成为能量聚集点。参与活动的领域、区块、行业,都需要进一步细化,重点培养基层,新秀,把节目的根扎在大地上,点燃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引发全民性关注。

  范维国(中国孔子基金会“大国工匠”非遗艺术基金管委会主任、泰山皮影研究院院长):作品形式不拘泥,比如可以用皮影展现传统文化,不论是具象还是抽象,多管齐下,增强活动趣味性。规则设置的度要考虑,第一届活动还是要鼓励大家踊跃参加,通过引流先把人都集齐。

  陶继新(山东教育报刊社原总编辑、编审):活动意义非凡,让所有热爱传统文化,有志于弘扬传统文化的仁人志士聚合在一起,活动就是一个大平台,大舞台,我们可以聚拢一大批人才,出版一系列丛书,制作一系列视频,传播到社会上产生巨大能量。

  段庆峰(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特聘讲师、民进全国扶贫攻坚先进个人):我和爱人(刘叶䎏老师)写的这本书叫《汉字里的国学》,选取人们耳熟能详的一些汉字,按人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逻辑线索,通过解读汉字的本源、流变,将与这个汉字有关的国学知识融会贯通其中,挖掘汉字背后传递出的人文精神,用以指导人们的生活。我们最近也是在请不同领域专家学者帮我们推敲,争取这个系列丛书可以让更多人去学习。

  对于“我心中的孔子”这个活动,我认为应当按照非凡标准,打造优质课程,同时我也希望沙龙活动可以持续开下去,集思广益。

  刘叶䎏(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高级教师):班级管理中如何体现传统文化作为老师,我特别感慨的是,传统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可谓是立竿见影,孩子们通过每天一善的行动,涵养自己的性情,逐渐这种情绪感染到大家,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所以我认为课程需要落地,可以实际操作,通过实际的一点一滴的小事进行实践。

  张友谊(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原主任、山东省哲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儒学中心讲师团特聘专家):此次活动,对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都是非常有意义的。要突出活动的时效性,最少的投入,最大的回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在现实生活中真切的体现出效益。

  突出活动的大众性,我们既要阳春白雪,也要下里巴人。通过活动传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孔子走进人民生活之中。突出活动的创新性,在活动中体现创新的元素,让活动不仅仅是简单的说教,而是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参与。

  姜维枫(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化所研究员):文化是每一个人的事情,文化自信应落地落实,让每一个人对传统文化有一种全新、中正平和的认知。具体来说第一步提炼文化的精髓标识,第二步找传统和现实相关联的故事,第三步讲好故事。一走实,二创新。本次活动是否可以专门设立青年基金,为青年教师的职称评赋分,加强与参赛者的关联性,提升参赛者的积极性。

  王秋亮(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党委书记):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有专业的老师及相应的专业,我们将全力配合这个活动,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优势,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短视频制作大赛,为活动添砖加瓦。同时是否可以通过此活动为参赛教师进行一定赋分,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份鼓励,一种动力。

  廖晓义(北京乐和公益基金会创办人、北京乐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给学校家长开设五种家庭关系的传统文化课程,每年社区祭孔,每周五汉字家风课堂。

  关于课程的研发,要突出趣味性。是否可以通过皮影戏的方式去讲孔子,打造成为受欢迎的孔子学堂爆款精品产品。

  是否可以组合成国学师资力量,结合语文刚需,提高作文水平,大语文学论语结合起来成为系列产品,将孔子学堂助力乡村振兴立项。

  刘影(山东名家留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孔子学堂万里行志愿者):传统文化要能够接地气,暖人心,立信仰。那句话说得好,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我主要从传播角度提两个建议,一是组织省级媒体做新闻发布会,广泛的能够走入社会,走进百姓,走入我们的行行业业,真正的达到这种和社会的互动;二是人民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我觉得我们的传统文化应该普及到百姓当中,让我们的百姓能够端正人心,充实生命,这才是我们传统文化的意义所在。

  陈立峰(曲阜市教师教育中心原教科研室主任、孔子学堂推进委员会委员):新时代如何建设中国人精神家园?立足学堂,突破学堂,加快课程和教学的设计。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在新时代建设中国人精神家园,也就是人们的信仰,激活全社会力量。活动要分领域分层次去落实。

  李洪涛(新华网山东分公司旅游频道主任):方案继续细化,普及的范围进行分级,比如低年级儿童可以收集绘画作品,中高年级孩子就是作文。充分利用媒体的力量比如新华社、新华网为活动保驾护航,做好服务工作。

  钟国兴(中共中央党校报刊社、《学习时报》原总编辑、儒学中心讲师团特聘专家):活动策划很有新意,内容较为丰富,需要细化分类。比如是否可以今年着重办青年组,明年少年儿童组;活动的奖项或者荣誉是否可以多样化,从而凸显活动的公益性。另外也是借由本次活动,可以起到一个破除刻板印象的作用,很多人对孔子形象认识不到位,活动可以展现理想化、可尊可敬的孔子。

  如何让青少年了解到孔子对于世人的重要价值。社会上一些课程比较学术化,导致小孩、青少年如听天书,无从下手,更不要提背诵理解吸收运用了,对青少年有影响,就要故事化、感性化。

  聂炳华(山东省政府研究室原一级巡视员、儒学中心讲师团特聘专家):孔子学堂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到曲阜考察指示精神以及文化两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有力抓手。要增加活动方案设计引导性和体系活动示范性,体现守正创新、时代意义的孔子形象,给参赛者提供指导。举办单位,加入社科院、社科联等单位。题目建议为:孔子学堂精品课程及优秀讲师征集方案。

  翁平亚(山东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主管新闻宣传的副总监):一是各位领导专家意见充分理解吸收,写入方案,调动各个领域层次的人员。

  二是加强传播性,不可昙花一现。征集到的作品如何传播出去,持续推广学堂形象。

  三是除了用于教学,如何利用文化节目,将其传播出去,形成文化节目IP。

  周静:希望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可以把我们的活动打造得尽善尽美。就像《典籍里的中国》。收视率很高,同时制作成本也很高,因此我才要坚持我们活动的公益性,那就是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发动群众,造福群众。同时我也希望今年是第一届,要开好头,布好局,开新篇,打造一个持续性的文化盛宴。最后我再次感谢所有参会的领导和嘉宾以及学堂人,希望我们从此心手相牵,一起把经典项目做好,一起重新出发向未来,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高华
相关阅读:

更多

中国孔子基金会微信

孔子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