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网上学堂 >习经典

一起学《论语》|子罕篇——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

2019-01-09 10:19:00             比邻为美公号

  

  【原文】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白话】 

  孔子病得很重,子路让门人充当夫子的家臣来预备丧事。后来孔子的病情缓和了,说:“好长时间了,由用这种诈伪的方法啊!我没有家臣,却装作有家臣。我这是欺骗谁呢?难道要欺骗上天吗?而且我与其死在家臣的手里,不是还不如死在你们的手里吗?况且我即便不能用大夫礼葬,难道我就死在道路上没人埋葬吗?” 

  【释词】 

  病:疾甚曰病。 

  使门人为臣:让门人为孔子做家臣负责治丧。臣,指家臣。门人,即孔子门人。李炳南:“大夫有家臣,治丧时,行臣礼。”朱子:“夫子时已去位,无家臣。子路欲以家臣治其丧,其意实尊圣人,而未知所以尊也。”郑康成:“大夫退,葬以士礼;致仕,以大夫礼葬。” 

  病间:病少差。 

  久矣哉,由之行诈也:孔子病重时不知,病差了才知,于是责子路行诈。诈,作伪以欺人。孔安国:“少差曰间。言子路久有是心,非今日也。” 

  无臣而为有臣:孔子已经不是大夫,不当有家臣。朱子:“病时不知,既差乃知其事,故言我之不当有家臣,人皆知之,不可欺也。而为有臣,则是欺天而已。人而欺天,莫大之罪。引以自归,其责子路深矣。” 

  无宁:宁可。 

  二三子:你们,指孔门弟子。钱穆:“孔子谓我与其有家臣治丧,岂不更愿由门弟子治此丧事?” 

  大葬:君臣礼葬,此处指大夫之礼。《正义》:“大夫称君者,对臣言之。”钱穆:“在大夫与庶人之间有士,礼之及于士,其事皆由孔门设教始。今孔子若病而卒,在当时实亦无礼可循,无丧可治。子路心尊孔子,谓不宜临丧无礼,乃欲以大夫礼治孔子之丧,而不知其不可。”陈士元根据《周礼》认为:“盖自卿大夫以上,谓之大丧,则其葬亦谓之大葬。” 

  死于道路:指弃于道路而不葬。按:孔子自信不会“死于道路”。 

  【先贤精义】 

  《论语注疏》曰:此章言孔子不欺也。 

  程树德曰:此当是鲁以币召孔子,孔子将反鲁,适于道路中得疾也。《王制》云:“大夫废其事,终身不仕,死,以士礼葬之。”夫子去鲁是退,当以士礼葬。今子路用大夫之礼,故夫子责之。 

  《论语正义》曰:有臣死于臣手,礼也。夫子愿死于弟子手者,以弟子情益亲也。有二三子在,不忧弃于道路。明二三子亦能葬其师,不必迫以君臣之义也。 

  范氏曰:曾子将死,起而易箦,曰“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子路欲尊孔子,而不知无臣之不可为有臣,是以陷于行诈,罪至欺天。君子之于言动,虽微不可不谨。夫子深惩子路,所以警学者也。 

  钱穆曰:读此章者,当悟孔子当时言礼之真实分际所在,又当知孔子言礼,与其言仁言道所分别处。至于孔子之可尊,其所以为百世之圣者,在其创师道,不在其曾为大夫。 

  刘宗周曰:圣人致谨于死生之际,将些小错失看作天来大,又将门人罪过担在自家,何等严切,无非自策自厉也。贤人之学只是择善不精,才动便有过当处。 

  张栻曰:子路,孔门之高弟而所见,若是之偏者,盖意有毫厘之差则流于欺诈而不自觉耳。故君子战兢自持,而每惧其或偏也。 

  陈祥道曰:夫子之死,门人欲葬以三代之礼,而君子不以为非礼。门人欲厚葬之者,义也;孔子不敢厚葬之,礼也。夫诈则不诚,欺则不忠,不诚则无以行己,不忠则无以事天。故于己言诈,于天言忠。 

  叶味道曰:大夫之箦,曾子不敢以死;无臣而为有臣,夫子不敢以葬。 

  《四书解义》曰:此一章书是见圣人守礼以正也。由前言之,见家臣之不当有;由后言之,见家臣之不必有。有可爱人者,当爱以德;敬人者,当敬以礼。庶乎理顺心安,而无逾越之失也。 

  李炳南曰:遵守礼制,是这一章经重要的意义。曾子笃学圣人,所以临终易箦。 

  【附录】 

  《论语后案》曰:使门人为臣,欲使门人治丧制服,依君臣礼也。礼,师弟之服,心丧三年。君臣之服,斩衰三年。 

  钱穆曰:其后孔子死,诸弟子心丧三年,此为无礼起礼,其事备载于《史记》。而孔子此处之所以告子路,则尤有深意。子路泥礼未达,使诸弟子作为孔子之家臣,欲以大夫礼丧孔子,即诸弟子殆亦与子路同此见解。 

  《论语正义》曰:夫子言己虽未必复见用,以礼大葬,亦当得归鲁,不致死于道路。所以然者,以天未丧斯文,必将命以制作以教万世,故决不死于道路,亦兼明子路豫凶事为过计也。 

  【本章参考书目】 

  《论语集解》《论语注疏》《论语集注》《论语全解》《癸巳论语解》《论语学案》《论语新解》《论语集说》《论语集释》《论语讲要》《论语正义》《论语会笺》《论语后案》《四书解义》。 

责任编辑:宋睿
相关阅读:

更多

中国孔子基金会微信

孔子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