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网上学堂 >习经典

一起学《论语》|述而篇——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2018-09-11 08:53:00             比邻为美公众号

  

  【原文】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白话】  

  孔子说:“带着从十脡(tǐng)干脯起的贽(zhì)礼来求见我的,我没有不教诲的。” 

  【释词】 

  束脩:脩是干脯(fǔ),十脡为束。古人相见,必执贽以为礼,束脩乃贽之至薄者。《论语注疏》:“束脩,礼之薄者。” 或解为“束带脩饰”“束身脩行”,今不取。按:脯是肉干,既指肉类,所以用带“月”(肉)的“脩”以示其意。

  《论语注疏》:“案:书传言束脩者多矣,皆谓十脡脯也。《檀弓》曰:‘古之大夫,束脩之问不出竟。’《少仪》曰:‘其以乘壶酒、束脩、一犬赐人。’《穀梁传》曰:‘束脩之问不行竟中。’是知古者持束脩以为礼。然此是礼之薄者,其厚则有玉帛之属,故云‘以上’以包之也。”

  以上:贽礼不仅束脩。《论语义疏》:“束脩,十束脯也。古者,相见必执物为贽。君玉,卿羔,大夫雁,士稚,庶人鹜,工商鸡。束脩,最轻者。”

  未尝:表示委婉的语气,意思如同“没有”。

  诲:教诲。李卓吾:“诲人不倦。” 

  【先贤精义】 

  孔安国曰:人能奉礼,自行束脩以上,则皆教诲之。

  《论语注疏》曰:此章言己诲人不倦也。

  朱子曰:古者相见,必执贽以为礼,束修其至薄者。盖人之有生,同具此理,故圣人之于人,无不欲其入于善。但不知来学,则无往教之礼,故苟以礼来,则无不有以教之也。 

  张栻曰:束脩,始见礼也。苟以礼来,圣人未尝不诲焉。人皆可为圣贤,圣人未尝拒其进也。 

  《四书解义》曰:人不知来学,而必欲往教,固无是理。苟其求教之诚,执贽而来,虽自行一束之脩以上,厚薄不同,而向道之心则同,皆可与为学者也。夫圣人设教,不轻授人,教之义也;亦不轻弃人,教之仁也。教泽所以无穷也与?

  钱穆曰:本章谓只修薄礼来见,未尝不教诲之。古者学术在官,事师必须宦学,入官乃能学艺。私家讲学之风,自孔子开之。自行束脩,未尝无诲,故虽贫如颜渊、原思,亦得及门受业。 

  刘宗周曰:束脩,还主执贽言。有作修淑之意解者,非也。圣人不责人以苛礼,而“礼闻来学,不闻往教”,苟以是心至斯受之耳。曰“未尝无诲”,何等蔼然恳至。

  《四书诠义》曰:大道为公,夫子岂不欲尽天下人而悔之?而不知来学,则圣人亦不能强也。自行束脩以上,未尝无诲焉,公之至也。

  云门隐者按:束脩,虽是礼之至薄者,然亦是礼也。舍礼何由教乎?“礼闻来学,不闻往教”,见师,自行束脩以上之贽礼,既诚心来学,则教之,圣人之仁心无穷焉。 

  【附录】 

  《论语正义》曰:郑(康成)以古论义明,故定从“诲”也。(或有认为“诲”为“悔”者,《正义》辨之,略引。)

  《经学卮言》曰:然既定依古文作“诲”,自当以“十脡脯”为正解,《疏》引《少仪》《穀梁传》文乃明证矣。(见“释词”部分)

  《四书賸言》曰:又《隋书·刘炫传》“后进质疑受业,不远千里,然啬于财不行束脩者,未尝有所教诲,时人以此少之”,则直与《论语》“未尝无诲”作相反语。试诵本文有“行”字,又有“以上”字,若束脩其躬,何必又行?躬自束脩,何能将之而上乎?

责任编辑:宋睿
相关阅读:

更多

中国孔子基金会微信

孔子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