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网上学堂 >习经典

一起学《论语》|雍也篇——伯牛有疾,子问之

2018-07-17 15:07:00             比邻为美公众号

  

  【原文】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白话】 

  伯牛有重病,孔子去慰问他,从窗户里握着他的手,说:“没有了他,这真是命啊!这样的人竟然得了这样的病啊!这样的人竟然得了这样的病啊!”

  【释词】 

  伯牛:冉耕,字伯牛。鲁国人,小孔子七岁。列名于德行科。

  有疾:有恶疾,病重。汉儒多认为是癞,对此程树德考证有“三可疑”,认为其实是“热病”:“考《内经·素问》,风热客于脉不去名曰‘厉’,或名寒热。是‘厉’为热病之名。凡热病,在春曰‘瘟’,在夏曰‘暑’,在秋曰‘疫’,在冬曰‘厉’。伯牛之疾,即冬厉也。汉人以癞释之,失其旨矣。”

  自牖执其手:自,从。牖,窗。执其手,握着他的手。包咸:“牛有恶疾,不欲见人,故孔子从牖执其手也。”钱穆:“或说:齐鲁间土床皆筑于南牖下。”观之老房子,至今犹如此也。

  亡:丧失。钱穆:“其疾不治,将丧此人。”

  命矣夫:命,天命。《四书解义》:“此乃天之所命,一定不易,非人之故也。凡人平日检身或有不谨,以致灾咎,此人所自取,不可委之于命。今以如此之贤人,而乃有如此之疾病也,岂非莫之致而至者耶?”钱穆:“孔子此来,盖与伯牛为永诀。伯牛无得此病之道,而病又不可治,故孔子叹之为命。”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如此之贤人无得此病之道,然而病重,孔子深为惋惜,两次言之,痛惜之甚。

  【先贤精义】 

  《论语注疏》曰:此章孔子痛惜弟子冉耕有德行而遇恶疾也。行善遇凶,非人所召,故归之于命,言天命矣夫!此善人也,而有此恶疾也,是孔子痛惜之也。

  侯氏曰:伯牛以德行称,亚于颜闵,故其将死也,孔子尤痛惜之。 

  朱子曰:命,谓天命。言此人不应有此疾,而今乃有之,是乃天之所命也。然则非其不能谨疾而有以致之,亦可见矣。(阐释见下)

  陈祥道曰:由生而生者,常也;由生而死者,不幸也;由死而生者,幸也。扬子曰:命,不可避者也。颜氏之子,冉氏之孙,以其无避也,此所谓“顺受其正”也。

  张栻曰:如颜子、伯牛之死,乃可谓之命。盖其修身尽道,以至所为谨疾者,亦无有憾也。而止于是,则曰命而已。若有取死召疾之道,则是有所致而至,而非天命之正矣,孟子所谓“立乎岩墙之下”者也。

  《四书解义》曰:此一章书是孔子深惜德行之人,而致叹于天命也。可见圣贤平日守身慎疾,时时儆惕,务求尽其在我。所谓居易俟命,修身立命,其道不越乎此也。 

  《四书训义》曰:由夫子之言观之,则伯牛之贤可知,而君子之言命者亦可见矣。人尽而后归之天,性尽而后安之命。自非伯牛,则疾病夭折之至,方当以之自省,而岂可徒诿之命哉?修身以俟命,身之不修而言俟命,自弃而已矣。 

  《论语稽》曰:人生穷通寿夭,在可知不可知之间,君子惟修其在我,而一切听之命而已。

  《论语正义》曰:是则孔子此叹,盖伤时无贤君,有道之士多致夭病,与哭颜渊同意。

  刘宗周曰:孔之丧也,颜之贫也,牛之疾也,莫非命也。春秋之际,斯道之厄,而圣贤共命矣,命也,有道焉,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陈白沙曰:古之人处贫有道,处病有道,处死有道,其颜冉之谓与?

  【附录】 

  《读四书大全说》曰:圣人说命,皆就在天之气化无心而及物者言之。天无一日而息其命,人无一日而不承命于天,故曰“凝命”,曰“受命”。……化在天,受在人,其德则及尔出王,游衍而为性。其福则化亭生杀,而始终为命。此有生以后之命,功埒(liè)生初,而有生以后之所造为尤倍也。

  《论语竢(sì)质》曰:孔子圣无不通,焉有不知医者?执其手者,切其脉也。既切脉而知其疾不治,故曰:“亡之,命矣夫!”

  程树德曰:《乡党篇》云:“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是夫子知医之证。江氏切脉之说是也。(可备一说)

  

责任编辑:宋睿
相关阅读:

更多

中国孔子基金会微信

孔子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