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网上学堂 >习经典

一起学《论语》|里仁篇——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018-05-17 14:38:00             比邻为美公众号

  

  【原文】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白话】

  孔子说:“父母在世,子女不出远门,如果出远门也要有常所。

  【释词】

  游:游学、游宦。古时交通不便、通讯不便,如若远游,父母思己不得见,或者有非常之时、非常之事,一时间不能赶赴父母面前,甚至有事之时父母联系不到子女,也容易造成不孝,所以“不远游”,或者“游必有方”,容易找到。钱穆:远方从师,或向远方谋职,皆须长时期从事。顾念父母之孝养,故不汲汲也。

  方:方位、方向。远游要有恒定的方向、固定的去处。方又可以看作“常”。综合起来译作“常所”。钱穆:有须远游,则必有一定的地方;而近游之须有方位,亦可推知。既有方位,父母有事,召之必知处。徐英:有方故有常,有常故有方。

  【先贤精义】

  《论语义疏》曰:《曲礼》:“为人子之礼,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是必有方也。若行游无常,则贻累父母之忧也。

  《论语注疏》曰:父母既存,或时思欲见己,故不远游,游必有常所,欲使父母呼己得即知其处也。

  朱子曰:远游,则去亲远而为日久,定省旷而音问疏;不惟己之思亲不置,亦恐亲之念我不忘也。游必有方,如己告云之东,即不敢更适西,欲亲必知己之所在而无忧,召己则必至而无失也。

  陈祥道曰:传曰“孝子曾参不一宿于外”,此所谓不远游也;礼曰“所游必有常”“亲老出不易方”,此所谓游必有方也。

  范氏曰:子能以父母之心为心则孝矣。

  《论语稽》曰:假令父母得上寿中寿,其尽养亦不过二三十年,否则十数年耳。多为一日之游,即少尽一日之养。况寿夭生死本属无常,偶违寒暑之和,保无风木之痛?近而有方,即急走追反,尚得于弥留时一诀。远游则势有不及,游而无方则信无可通,汤药不得奉,含殓不得视,附身附棺,能无悔乎?一自高堂之别,遂抱终天之恨,不孝之罪,百身何赎?及至匍匐归来,不过辟踊哭泣而已,即令极意体贴,于父母所未了之事、未了之愿一切了之,以慰先灵;而扪心自问,毕生果可无憾乎?故可已则已,其或家贫累重,菽水难谋,不能不出求生计以佐旨甘,则非有方不可;然究不如不游之为得也。

  钱穆曰:此章亦言孝道。古时交通不便,音讯难达。若父母急切有故,召之不得,将遗父母终天之恨。孝子顾虑及此,故不远游。今虽天涯若比邻,然远辨者亦必音讯常通,使家人思念常知其处。则古今人情,亦不相远。读者于此等处,当体谅古人之心情,并比较今昔社会之不同。不当居今笑古,徒自陷于轻薄。

  

责任编辑:宋睿
相关阅读:

更多

中国孔子基金会微信

孔子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