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网上学堂 >习经典

一起学《论语》|八佾篇——子语鲁大师乐

2018-04-04 10:33:00             比邻为美公众号

  

  【原文】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白话】

  孔子告诉鲁国的太师音乐之理,说:“音乐,是可知的。刚开始演奏时,众音陆续奏出,相合而发;进一步放开,众音纯一而和谐,音节清晰而分明,旋律相续而不断,乐曲完成。 

  【释词】

  语:音“玉”,告诉。

  鲁大师:鲁国的乐官。大,即“太”。太师,犹《周礼》之大司乐。《周礼》:“太师,下大夫二人;小师,上士四人。”朱子:时音乐废缺,故孔子教之。(《正义》:此所语太师乐,应指师挚。)

  乐其可知:《正义》:言乐正而后可知也。

  始作:刚开始演奏。作,为,此处指演奏。郑康

  成:始作,谓“金奏”。

  翕如:翕,合。

  从:即“纵”,放开。钱穆:钟声既作,八音齐奏,乐声自此放开。

  纯如:和谐。李炳南:宫商角徵羽和谐如一也。郑康成:咸和之矣。

  皦如:音节清楚、分明。李炳南:钟鼓笙瑟等无相夺伦也。郑康成:使清浊别之貌。

  绎:相续不断。李炳南:绎如者,余音袅袅,相续不绝也。

  《论语后案》:《说文》:“翕,起也。”《玉篇》:“翕,合也。”字从羽,谓鸟初飞而羽合举也。皦者,玉石之白甚明也。纯者,不杂之丝。绎者,不绝之丝。皆设喻之辞,故四言“如”也。

  成:一套音乐,曲终完成。

  【先贤精义】

  《论语注疏》曰:此章明乐。

  张栻曰:周衰乐废,盖虽其声音亦失之矣。圣人因其义而得其所以为声音者,而乐可正也。……先王之乐,其声音所以为至者,亦具此矣。玩夫此,则其制始终之序,亦可得而寻矣。

  《论语义疏》曰:鲁国礼乐崩坏,正音不存,故孔子见鲁之乐师而语,使其知正乐之法。

  《四书考异》曰:语鲁太师乐,乃子自卫反鲁正乐后事。

  《论语发微》曰:《孔子世家》记此节于哀公十一年孔子自卫反鲁后,知语鲁大师者,即乐正、《雅》《颂》得所之事。

  谢氏曰:五音六律不具,不足以为乐。翕如,言其合也。五音合矣,清浊高下,如五味之相济而后和,故曰纯如。合而和矣,欲其无相夺伦,故曰皦如,然岂宫自宫而商自商乎?不相反而相连,如贯珠可也,故曰绎如也,以成。

  《论语义疏》曰:正乐初奏,其声翕习而盛也;又舒纵其声,其声则纯一而和谐,言不离析、散逸也;虽纯如而如一,其音节又明亮皎皎然也;声相寻续而不断绝也。奏乐如此,则是正声一成也。

  李炳南曰:吴季札闻各国之乐,而知各国之兴亡。

  江谦曰:古者司乐之官,即司教之官,故称之曰“太师”。《尚书·舜典》命夔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此皆以乐正心之义也。心正而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矣,故曰“神人以和”。……曰:“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曰:“郑卫之音,亡国之音也。”乐之关系成败兴亡者如此。故子贡曰:“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由百世之下,等百世之王,莫之能违也。治国者,其知此义乎?

  蕅益大师曰:乐是心之声,闻其乐而知其德。故翕如、纯如等,须从明德处悟将来,非安排于音韵之末也。

  附录: 

  《群经平议》曰:(《韩非子》)先云“置鼓而归”,后云“家有三归”,是所谓“归”者,即以管仲言,谓管仲自朝而归,其家有三处也。家有三处,则钟鼓帷帐不移而具从可知矣。故足见其奢。且美女之充下陈者,亦必三处如一,故足为女闾七百分谤,而娶三姓之说亦或从此出也。……管仲家有三处,一处有一处之官,不相兼摄,是谓“官事不摄”。

  李充曰:齐桓隆霸王之业,管仲成一匡之功,免生民于左衽,岂小也哉?然苟非大才者,则有偏失。好内极奢,桓公之病也。管生方恢仁大勋,宏振风义,遗近节于当年,期远济乎千载,宁谤分以要治,不洁己以求名,所谓君子行道忘其身者也。漏细行而全令图,唯大德乃堪之。季末奢淫,愆违礼则。圣人明经常之训,塞奢侈之源,故不得不贬以为小也。

  《晏子春秋》曰:(晏子)辞曰:“管子有一美,婴不如也;有一恶,婴弗忍为也。”

  何基曰:及其后也,三归具官,塞门反坫,奢僭之事至身自为之,其视正身修德之事,反若迂阔而不切于事,此非局量褊浅而何?

  王夫之曰:《集注》谓管仲不知圣贤大学之道,故局量褊浅,规模卑狭,此为探本之论。……今以管仲言之,其遗书具在,其行事亦班然可考,既非如霍光、寇准之不学无术,又非如释氏之不立文字,瞎著去参,而其所以察乎事物以应其用者,亦可谓格矣;其周知乎是非得失以通志而成务者,亦可谓致矣。以视小儒之专己保残以精训诂,不犹贤乎?若以格物致知之功言之,则圣门诸子虽如求、路,必不能为管仲之所为,则亦其博识深通之有未逮,又岂东阳所得议其长短哉!

  《朱子文集》曰:夫子之于管仲,大其功而小其器。邵康节亦谓“五霸者,功之首、罪之魁也”,知此者,可与论桓公、管仲之事矣。夫子言如其仁者,以当时王者不作,中国衰,夷狄横,诸侯之功未有如管仲者,故许其有仁者之功,亦彼善于此而已。至于语学者立心致道之际,则其规模宏远自有定论。

  《春秋繁露》曰:齐桓仗贤相之能,用大国之资,即位五年,不能致一诸侯。于柯之盟,见其大信,一年而近国之君毕至,鄄、幽之会是也。其后二十年之间亦久矣,尚未能大合诸侯也。至于救邢、卫之事,见存亡继绝之义,而明年远国之君毕至,贯泽、阳谷之会是也。故曰:亲近者不以言,召远者不以使,此其效也。其后矜功,振而自足,而不修德,故楚人灭弦而志弗忧,江、黄伐陈而不往救,损人之国而执其大夫,不救陈之患而责陈不纳,不复安郑,而必欲迫之以兵,功未良成而志已满矣。故曰“管仲之器小哉”,此之谓也。自是日衰,九国叛矣。

  

责任编辑:宋睿
相关阅读:

更多

中国孔子基金会微信

孔子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