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网上学堂 >习经典

一起学《论语》|为政篇——孟懿子问孝

2018-02-09 15:37:00             比邻为美公众号

  

  【原文】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白话】 

  孟懿子向孔子请教行孝之道。孔子说:“不要违背于礼。” 

  樊迟为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说:“孟孙向我问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于礼’。”樊迟说:“这是什么意思啊?”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应当以礼奉事;去世后,要以礼安葬,以礼祭祀。” 

  【释词】 

  孟懿子:鲁国大夫仲孙何忌,小孔子二十岁。其父孟僖子遗嘱命其向孔子学礼。鲁国出自桓公的三大公族,即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孟孙,即仲孙。这三家都是鲁国的权臣,愈到后来,权势愈重,违礼乱政亦愈甚。孟懿子就是孟孙氏的后代。懿子在孔门有弟子名分,后孔子为鲁司寇,主堕三家之都,何忌首抗命,致圣人之政化不行。故后人不列何忌为孔门之弟子。 

  无违:不违于礼。僖子贤而好礼,懿子不能谨守其父之教。孔子教以无违,盖欲其善体父命而卒成父志。 

  樊迟御:樊迟即是樊须,字子迟,齐人,或云鲁人,小孔子三十六岁。御,驾车。《群经义证》曰:《吕氏春秋·尊师篇》,视舆马,慎驾驭,弟子事师,古礼如是。 

  葬:葬,此字从死,在艸中。 

  【先贤精义】 

  李炳南曰:诸弟子问孝,孔子答复,因人而异。此是教懿子,不违其父教其学礼之意。不违父教学礼,就是孝道。生事,死葬,祭祀,皆能以礼,便是尽孝。孟孙、叔孙、季孙,三家皆违礼,所以孔子教懿子无违。 

  《礼记·祭统》曰:是故孝子之事亲也,有三道焉:生则养,没则丧,丧毕则祭。养则观其顺也,丧则观其哀也,祭则观其敬而时也。尽此三道者,孝子之行也。 

  卫瓘曰:三家僭侈,皆不以礼也,故以礼答之也。 

  《论语偶记》曰:《檀弓》云“三家视桓楹”,葬僭礼也。《八佾》篇“三家者以雍彻”,祭僭礼也 

  朱子曰:夫子以懿子未达而不能问,恐其失指,而以“从亲之令”为孝,故语樊迟以发之。生事葬祭,事亲之始终具矣。……是时三家僭礼,故夫子以是警之。 

  《论语注疏》曰:此章明孝必以礼。生,事之以礼,谓“冬温夏凊、昏定晨省”之属也。死,葬之以礼,谓“为之棺椁衣衾而举之,卜其宅兆而安措之”之属也。祭之以礼,谓“春秋祭祀以时思之、陈其簠簋而哀戚之”之属也。不违此礼,是无违之理也。 

  张栻曰:亲虽有存没之间,而孝子之心则一而已。 

  胡氏曰:人之欲孝其亲,心虽无穷,而分则有限。得为而不为,与不得为而为之,均于不孝。所谓以礼者,为其所得为者而已矣 

  王夫之曰:因无违而自中礼者,圣人之孝,由内达外,诚而明者也。必以礼而得无违者,以外治内,明而诚者也。则无违其纲而礼其目者也。……孝为百行之源,孝道尽则人事咸顺。 

  《荀子》曰:礼者,谨于治生死者也。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俱善,人道毕矣。故君子敬始而慎终。终始如一,是君子之道,礼义之文也。 

  郑汝谐曰:懿子以孝为问,答之以无违,懿子不复质疑者,谓夫子教之以无违其父之命而学礼也。然圣人之意不止于是,故以无违之旨告于樊迟,使之终其身不忘其亲也,亦使学者知无违之旨非谓惟父令之从也。 

  钱穆曰:孔子乃言无违者,无违于礼,能以礼事亲,斯为孝。父母有不合礼,子女不当顺其非,必自以合礼者事父母,斯对父母为至敬,此即是孝。若顺亲非礼,是谓其亲不足与为善,又自陷非礼,此乃违逆其亲之甚。故无违为孝,乃为懿子一人言之;不违礼为孝,乃为天下万世一切人言之。 

  康有为曰:《孝经》特发从父令、未得为孝之义,故事亲始终只能从礼。故大孝在喻义,乱命不可从,而父道可以改。盖人道只以公理为归,虽父母之尊亲,不能违公理而乱从之也。 

  

责任编辑:宋睿
相关阅读:

更多

中国孔子基金会微信

孔子网APP